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医美成分能护发???潘婷重塑“成分叙事”
发布时间:2025-09-18 11:40 浏览量:629
“潘婷,让奇迹发生。”
这句广告语,在传统广告时代,可谓家喻户晓。
但在广告和公关越来越融合,在社交网络充斥着情绪和信任危机的当下,美妆个护品牌如何讲好“成分故事”呢?
大叔看到,潘婷对“成分叙事”做了重塑。
做个拆解。
就在上周五,潘婷在上生·新所,举办潘婷奇迹「新」生之夜,并发布了“全新潘婷胜肽泡弹系列”,科技感拉满!

啥是“泡弹”呢?
其实就是发膜。据说,潘婷泡弹发膜已经累计卖了2亿颗。
看到“胜肽”这个词,估计你想到了医美和大牌护肤品。
没错,潘婷首席研发科学家王思源说,潘婷从上千种成分中锁定了医美护肤界的明星成分“胜肽”,并通过反复筛选和测试才找到了更适合护发的“3A胜肽”,它兼具高渗透率、高效抗氧及重塑发芯键等特点。

潘婷的“3A胜肽”,其实是由一种β-丙氨酸和L-组氨酸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分子量在226道尔顿左右。由于其分子量较小,更容易通过角质层/毛鳞片,更容易吸收。
为什么叫“3A”呢?
分别是Assay(高纯度,高达98%)、Absorb(高吸收,只有1/8000发丝直径)、Ability(高效能,有效对抗氧化损伤)。
发布会现场,还专门做了一个“渗透对比实验”,模拟发膜进入头发的过程。“3A胜肽”能很快进入“发芯”,而另一款发膜则基本都停留在“头发”表面。
研发了一个科技感拉满的“核心成分”,潘婷是怎么进行“成分叙事”呢?
大叔做个拆解,共3点,分别是:逻辑叙事、功效验证、行业共识。
通过上述3点,潘婷回答了“奇迹是如何发生的”这个关键问题。
护肤成分,能否对护发同样有效呢?这是第一个需要讲透的逻辑。
虽然上文提到很多在科学性和生物原理上的知识点,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较高的理解门槛。怎么办?
潘婷品牌总经理栾兰女士在新品发布会现场,就做了一次感性叙事,大叔认为很成功。

原来,今年是潘婷品牌成立80周年。
1945年,在二战时期,古斯塔夫博士发现PROV-B5(即泛醇)这个成分可以用来治愈战士的伤口,他把该成分运用到了发丝的修护上,从而诞生了潘婷这个品牌。而潘婷这个名字,就源自泛醇的英文“Panthenol”。
核心逻辑来了:原来,80年前,潘婷创立的时候,就是把护肤成分用在了护发了。听完这个叙事,再看80年后的“3A胜肽”,就非常透彻了。
过去,我们强调逻辑叙事的理性一面,往往忽视了感性叙事,但人天生就爱听故事,而不是科学原理。因此,“理性+感性”才能讲透逻辑。
如果你经常读大叔的文章,你应该知道,美妆护肤圈,在今年上半年曾爆发了巨大的信任危机,还不止一次。
核心问题就是:在成分党盛行的当下,品牌的“核心成分”一旦被外界质疑“无效”,对品牌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当时,到底选择哪一种检测方法最为科学,也陷入巨大争议。我当时提出:所有主打成分的品牌,都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验证体系,守护好你的成分!
大叔看到,潘婷这次,不仅联合中科检测在内的三大权威检测机构及研究所,还通过“气相色谱定量法”、“荧光寿命显微成像”等多重方法多方验证,对“3A胜肽”这一成分实实在在对护发的功效!

其中,“荧光寿命显微成像检测”是由潘婷科学家联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检测专家共同进行的,据说,这是该技术首次被应用于护发研究领域。
大叔认为,在一个“新成分”的“成分叙事”上,品牌在功效验证上投入再多都不为过,因为“成分有效”是“1”,广告、营销、声量等等都是“0”。
据说,为了保证先进的研发能力,潘婷每年都会更新“护发科研实验室”专家团成员。
2025的名单,也在发布现场公布。大叔看到,不仅有: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Jeffrey.C.Hall教授和瑞士维他命研究所首席执行官Serge Rezzi,其中,Jeffrey.C.Hall教授还成为潘婷名誉首席科学家。
还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赖维教授、广东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毛越苹、和复旦大学生理学博士鲍峰等国内权威专家。上述专家还探讨并签署了 《潘婷3A胜肽护发机理专家共识》。

除了专家团,潘婷还联合老爸评测,做了百人众测。其中,首次试用后第三天,受试者对潘婷胜肽泡弹发膜弹、韧、亮、顺的满意度都在90+%。
大叔认为,潘婷护发科研专家团成员兼具了国际知名专家以及国内一线专家,既能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科研方向,又能在中国本土实现更符合中国人发质的功效验证,在成分叙事上实现完美闭环。
最后,大叔稍微做个小结。潘婷分别用逻辑叙事、功效验证、行业共识,构建了对一个新的核心成分的“成分叙事”,并聚焦在“让奇迹发生”的品牌slogan,实现品牌使命与核心成分在产品功效上的知行合一和完美契合。
你怎么看潘婷的“成分叙事”?欢迎留言聊聊。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