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AI 双11 教师节 脱口秀 蒙牛 金瞳奖 肯德基 华为 刘亦菲 宝马 麦当劳 中秋 趋势 财报 WPP
清除历史

鼓浪文化:AI变革之下,文化成为基础刚需

发布时间:2025-10-10 11:30     浏览量:7652


AI变革


想象一下这样的未来:机器人种地、AI看病、自动化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着我们所需的一切。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上班干活”这个词,可能会变得像“上山砍柴”一样古老。社会或许会发给我们一笔“生活工资”,确保吃饱穿暖有房住。


那么,问题来了:当生存这场游戏突然宣布“通关”后,我们每天睁开眼,到底该干点啥?


打游戏、刷短视频?头几天可能很爽,但连续几个月、几年呢?你会发现,那种无边无际的空虚感,比996的疲惫更折磨人。这时,一个深刻的变化就发生了:我们的基础需求,正从“胃”的满足,转向“心”的渴望。而能满足这种渴望的,就是文化。


从“活着”到“生活”,文化成了新的刚需


过去几千年,人类的核心任务就俩字:生存。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围绕着搞到吃的、穿的、住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换取这些生存资料的“交易”。


但当科技把这最底层的交易变得无比廉价甚至免费时,我们猛然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这就像一个人,突然继承了一笔花不完的遗产,他再也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他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这时,文化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它成了我们构建生活意义的“主食”。


它填补“意义真空”:工作曾经给了我们日程表、责任感和“被需要”的感觉。当工作消失,文化创造——无论是学画画、写小说、组乐队,还是深入研究一门学问——能重新赋予我们目标感和成就感。


它定义“我是谁”:在物质稀缺的年代,你开什么车、戴什么表,是你身份的象征。在物质丰裕的未来,你创作了什么音乐、痴迷于何种哲学、参与了哪个社区的艺术项目,这些文化标签,才是你独特的灵魂ID。


它满足“深度连接”:科技越发达,人可能越孤独。而一起排一场话剧、在虚拟世界里合作建造一座数字博物馆、为一个文学观点激烈辩论……这些共同的文化体验,能让我们找到精神上的“同类”,建立比微信点赞深刻得多的情感纽带。


未来的文化,会长成什么样?


你可能会觉得,文化不就是看书、看电影、逛博物馆吗?那只是1.0版本。未来的文化,会玩出让我们今天瞠目结舌的花样。


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不是一句口号。借助AI工具,你即使五音不全,也能谱出动人的曲子;即使没学过画画,也能将脑海中的奇景变为视觉盛宴。创作的门槛被无限拉低,表达自我将成为像发朋友圈一样自然的事。


你的文化,独一无二:未来的AI可能根据你的心情,为你实时生成一部只属于你的电影,或者在你跑步时,为你播放一首完全契合你当下心律的背景乐。文化消费从“大锅饭”变成了“私人定制”。


活在“文化”里:通过VR、AR等技术,你不再只是《红楼梦》的读者,你可以“走进”大观园,亲眼见证宝黛共读西厢。文化将从“平面欣赏”变成“沉浸式体验”。


哲学成为“热门话题”:当大家都不用为饭碗发愁时,“我们是谁?”“意识的本质是什么?”“何为真正的幸福?”这些“大问题”将不再是哲学家的专利,而会成为咖啡馆里普通人热议的潮流话题。


前方的挑战:天堂里也有烦恼


当然,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


“无聊”可能是一种新疾病:不是所有人都能主动找到文化寄托,可能会有一部分人陷入无所事事的倦怠和虚无。


新的“阶层”:以前比谁钱多,未来会不会比谁的创意更牛、文化品味更高?一种基于“文化资本”的新 inequality 可能会出现。


警惕“奶头乐”:如果社会引导不力,大量的空闲时间也可能被更低质的娱乐内容所吞噬,让人精神堕落。


所以,我们正在迈向的,是一个从“谋生”到“乐生”的转折点。过去,我们为了生存而奋斗;后来,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工作;未来,我们将为了生命的意义而全身心地投入文化与创造。


这就像人类的成年礼:当物质温饱这个“童年期”的课题被彻底解决后,我们终于可以长大成人,去直面那些更终极、也更迷人的问题——如何尽情地玩耍,如何深刻地思考,如何让灵魂变得丰盛而有趣。那一天,文化将不再是书架上的装饰,而是我们呼吸的空气。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1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