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广告门评分
抖音直播 云端艺海 院团专项微纪录片 艺播计划
发布时间:2025-10-14 14:04 浏览量:825
「视频」
▍项目背景:当传统艺术遇上时代新声
线下演出市场萎缩、观众老龄化、地域限制……长久以来,这些是众多传统文艺院团面临的共同困境。特殊时期更是让线下演出几乎停摆,院团与艺术家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危机亦是转机。当舞台灯光熄灭,直播间的聚光灯悄然亮起。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指导、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抖音直播共同发起的“艺播计划”,旨在为全国文艺院团开辟线上“第二舞台”。在此背景下,这支《云端艺海》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对“艺播计划”成果的一次巡礼,更是一次深刻的行业洞察与情感沟通。
▍创意洞察:从“破圈”到“生长”,用真实故事打破次元壁
单纯的才艺展示已不足以吸引线上观众的注意力。我们发现,比舞台上的完美演绎更动人的是幕后的真实故事——艺术家的挣扎、坚守、探索与突破。 因此,本片的核心创意在于“故事化呈现”。我们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而是以细腻的个人视角切入,通过中央歌剧院“游吟诗人”组合成员赵听的经历,串联起众多院团和艺术家拥抱直播、重获新生的故事。从最初面对镜头的手足无措,到在粉丝的鼓励中找回舞台的激情,这种“从迷茫到寻获”的情感脉络,让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同身受,完成了从“看客”到“共情者”的转变。
▍执行策略:四幕叙事,奏响艺术新生的交响曲
我们将纪录片构建为四个层层递进的篇章,描绘出一条清晰的院团转型之路:
破局·启程:影片开篇,一位音乐人背着吉他穿行于都市,却因疫情而失去了舞台。这一幕迅速将观众代入情境——当现实的门关闭,另一扇窗在哪里?这个极具代入感的开场,引出了“直播”这一破局之路。
跋涉·探索:展现了院团初次“触网”的真实状态。从中央歌剧院“游吟诗人”组合的首次直播只有几十人观看,到盘锦市艺术团团长丁岩“偷师学艺”,逐字记录优秀主播的流程。这些充满挫折与笨拙的细节,真实描绘了传统艺术家转型期的不易与决心,让故事充满人情味。
云端·艺海:随着探索的深入,成功的喜悦开始涌现。延边歌舞团的金善姬通过直播让更多人了解了家乡的艺术;中央民族乐团的金玥发现,直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一个曾经遥远的演奏家变得亲切可感。这一章集中展现了“艺播计划”的初步成果——直播间不仅带来了新的观众,更带来了情感的连接与文化的认同。
回响·生长:故事的最终章,落脚于线上对线下的反哺。通过直播认识“游吟诗人”的出租车司机,成为了他们线下音乐会的观众。这不仅验证了线上“第二舞台”的价值,更描绘出一幅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美好图景,点明了“让艺术抵达更多人”的核心主旨。
▍视觉呈现:电影质感,赋能人文关怀
本片采用了接近电影的视觉语言,通过温暖写实的镜头,捕捉艺术家们在排练室、舞台、直播间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细腻状态。大量特写镜头聚焦于他们的眼神、汗水与笑容,传递出超越语言的情感力量。片中穿插了来自不同院团“从中央级到地方级,从歌舞到民乐”的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魅力,让整部纪录片既有深度的人文关怀,又不失广度的行业格局。
▍项目总结:一次成功的价值沟通
截至去年年底,“艺播计划”已吸引近百家院团入驻,举办超6800场团体直播。这部微纪录片,正是对这一行业趋势的生动注解。它没有停留在数据和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成功传递了以下核心价值:
对于艺术家:抖音直播不仅是维持生计的工具,更是重拾信心、连接观众、实现艺术理想的新舞台。
对于传统文化:数字平台不是冲击而是机遇,它打破时空限制,让古老的艺术在云端焕发新生,实现了文化的“破圈”与传承。
对于抖音平台:彰显了平台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证明了其不仅是娱乐平台,更是优质内容的扶持者与文化传承的助力者。
最终,影片以“乘风破浪,立上云端,让艺术抵达更多人”收尾,将“艺播计划”的愿景升华,也为所有在数字化浪潮中探索前行的文艺工作者,带来了一份温暖而坚定的鼓舞。
▍平面海报
▍剧照花絮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