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十年磨一股,云迹估值仍不及宇树?
发布时间:2025-10-15 11:54 浏览量:800
作者|昭觉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工作日早晨九点,深圳福田某五星级酒店的机器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接到送物指令后,它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在电梯口稍作停顿,门开后精准切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一位训练有素的员工。
“它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上百趟。”该酒店客房部经理表示,“特别是送外卖、洗漱用品这些高频需求,确实减轻了前台的压力。”
10月8日,酒店机器人第一股云迹科技正式开启全球募股。公告显示,云迹拟发行690万股H股,每股招股价为95.6港元。截至10月13日上午11点,一众券商累计借出孖展额约1404.72亿元,以其公开发售部分集资3298万元计,孖展超额认购达4259倍。
相比此前在科创板三年辅导期的窘境,转道港交所后的云迹科技IPO进程顺利得堪称“坐上火箭”——9月22日更新了港股上市招股书,10天后便通过港交所聆讯,10月16日就正式挂牌上市。
成立十一年,历经8轮融资,如今才堪堪摸到IPO的门槛,是什么阻碍了云迹科技奔向二级市场的步伐?在多个品牌的酒店机器人产品价格集体跳水的当下,云迹能否凭借场景优势持续赢得市场认可?
最大酒店机器人厂商,赶上晚集
得益于2023年11月开始实行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近年来国内酒店外宾人数得到较大增长。以今年暑期为例,数据显示,2025年7月1日-7月29日,锦江酒店(中国区)接待总人次超4050万,同比增长约28%。
与China Hotel一起出圈的还有中国的酒店机器人,后者已成为国际友人们来华必体验的特色项目。在小红书、油管等海内外社媒平台上,各种酒店机器人让老外秒变表情包的视频随处可见。重庆某连锁酒店内,一对俄罗斯夫妇甚至一路“尾随”一台机器人自己乘电梯上楼送外卖,令评论区的中国网友不禁感叹,“就喜欢看老外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酒店机器人的火爆可以追溯至十年前。彼时,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逐步成熟,服务机器人从实验室概念走向商业化落地成为可能。2015年,日本长崎开出了全球首家机器人酒店Henn na Hotel,中国的云迹科技也推出了首款酒店机器人,它可以在酒店走廊里用激光雷达灵活穿梭,送物、清洁两不误。
*图片来源:Henn na Hotel官网
到了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让无接触服务一夜爆火。华住酒店要求旗下5700多家酒店强化推行无接触智能化服务,云迹也在这一年拿下全球1300多家酒店的订单。随后一系列政策与资本加持更如烈火烹油,让酒店机器人行业极速升温。
2021年起,包括云迹科技、擎朗智能在内的数十家服务机器人企业密集获得输血。云迹科技C+轮融资更一次性斩获5亿元,腾讯、阿里、联想、携程、科大讯飞等巨头公司均对其青眼相加。
截至2024年末,超过五成半的酒店计划增加相关机器人技术投资。弗若斯特沙利文曾预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同期总体目标市场规模将达到9382亿元。除了服务机器人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云迹科技自身显现出的领先优势也是其能被资本看好的关键。
成立至今,云迹科技已连续推出送物、迎宾等核心机器人产品,其中复合多态机器人UP的推出被视为公司迈向具身智能的关键一步,更强的环境感知与交互能力标志着云迹从单一功能机器人向通用服务智能体的转型。
*云迹复合多态机器人UP
凭借985项专利,云迹科技构建起覆盖感知、决策、执行的全栈能力,其同时在线的机器人数量与服务消费者数量均位列全球第一,也是全球首批推出服务智能体全自主闭循环学习系统的企业之一。
截至2024年底,云迹科技的机器人产品已覆盖国内329个地级行政区的3万多家酒店、100家医院及众多商业楼宇、工厂和社区,其“UP”系列机器人单日在线数量峰值突破3.6万台,全年完成服务超5亿次。
流血上市“第一股”,难抵宇树
同属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云迹科技常被置于聚光灯下,与曾在春晚舞台上“一舞惊鸿”的宇树科技相提并论。
尽管比云迹晚成立两年,宇树科技的业绩表现却更为亮眼——至今已赢得腾讯、阿里等多家机构的十轮资本加持,今年6月完成C轮融资后,其估值已突破百亿元,相当于云迹的2.5倍。
近日,宇树科技更宣布将于10月至12月期间正式向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而起步更早的云迹,为何上市步伐反显迟缓?
事实上,云迹提出上市的时间并不算晚。早在2022年2月,云迹科技便有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却在上市辅导期间暴露出持续亏损、业务场景过度集中于酒店领域、核心技术空心化等隐忧,最终辅导终止,转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在对赌压力的倒逼之下,盈利门槛较低的港股成为云迹的避风港——2023年,港交所推出18C章节,专门面向尚未盈利的“特专科技公司”,恰为云迹科技带来了宝贵的上市契机。
被科创板婉拒之后,云迹科技仍需继续向港股投资者证明自身的成长性与稳健性。但当下,云迹技术和场景的领先地位仍未有效转化为财务优势,这使其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求生。
上市前,云迹科技的最后一轮融资止步于2021年,此后的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4%,但同期已累计净亏损超8亿元。
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五个月内,云迹实现收入约8832.9万元,同比增长18.9%;但股东应占亏损却进一步扩大至1.18亿元,同比增加40.7%。与此同时,其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相比之下,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日前刚在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公司年营收已突破10亿元,且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实现盈利。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4年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零部件产品分别贡献约65%、30%与5%的收入。仅人形机器人一项,就实现约3亿元营收,已超过云迹科技同期的全部业务收入。
*宇树人形机器人
同样被资本冠以“具身智能概念股”之名,云迹与宇树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答案或许藏在它们选择的场景里。当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已经出现在工厂巡检、消费娱乐等多个场景,云迹科技的业务版图却被困在酒店的方寸之间。2024年至2025年前5个月,酒店场景为云迹贡献的收入占比从83%增长至93%,对单一场景的依赖与日俱增。
意识到这一点的云迹正采取多元化策略,试图将业务拓展至医疗、工厂等新场景。截至2025年5月31日,客户群已覆盖超过150家医院。但这些新场景尚无法实现规模化盈利,且医疗机器人等硬核细分赛道也要求更高的专业性、安全性、稳定性,这将对云迹科技的技术实力构成考验。
机器人的“眼前苟且”和“诗与远方”
商业化是服务机器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云迹科技创始人支涛曾在一次访谈中指出,成本、利润和体验感是其突破商业化壁垒的关键。
一个难以被酒店机器人企业承认的现实是,在无接触服务需求之外,大部分酒店引入机器人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话题性,提高行业竞争力来打造差异化服务的品牌形象。
旅行消费人群的年轻化提升了对酒店科技体验的需求,陈旧的酒店设施会影响酒店的二次消费,而服务机器人不仅能给旅客带来送货上门和自动清洁的新鲜体验,更能提升整个酒店的科技感、品质感及独特性。
但当最初的新鲜感逐渐褪去,酒店机器人应用中的局限性正逐渐显现。作为采购方的酒店经营者发现,酒店机器人能助人,但远远没达到“取代真人”的地步,只能作为补充劳动力的存在。
日本Henn na Hotel酒店,在开业之初的三年多里,8个门店的机器人员工数量一度从80个增加至243个,但到了2019年初却被曝出,酒店内已有一半的机器人因效率太低被“下岗”。酒店总裁Hideo Sawada对此无奈表示,“当你真正使用机器人时,你会发现有些地方并不需要它们——而有些时候它们的存在只是让人感到烦恼。”据报道,该酒店一度寄予厚望的房间助理机器人Churi曾因无法识别住客的鼾声而不断要求其重复指令,导致客人的睡眠反复被打断。
*图片来源:Henn na Hotel官网
而酒店机器人面临的尴尬时刻远不止于此,在被吐槽“人工智障”的智能产品中,酒店机器人也常年占据一席之地。
今年国庆期间,小哲在重庆的一家连锁酒店住宿时就遭遇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我和一群人跟着机器人一起进电梯,我们各自按完要去的楼层后,机器人居然把所有人的楼层都取消掉,自顾自按了他要去的楼层。到了之后,它边跟我说‘我到了请让一让’,边从我脚面上压过去,然后大摇大摆出电梯了。”
尽管体验不尽如人意,酒店却要为引入机器人服务追加高额的初始投资成本——除了购买机器人,为让机器人顺利“上岗”,酒店必须打造全方位的智能生态:从Wi-Fi信号的全覆盖,到地面坡度或台阶的优化改造,从克服酒店内玻璃材质设施对激光雷达的干扰到电梯梯控系统和客房智能终端的适配升级,每一项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与精雕细琢的设计。
此外,酒店机器人后续的维护费用和售后服务成本也可能让酒店望而却步。归根结底,酒店机器人的性价比远未达到预期,以机器人节约人力成本的实践也不如设想中乐观。
多项研究显示,酒店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前台接待、行李运送、客房送餐和信息查询等单一环节,但难以应对保洁、布草更换或突发清洁等需要灵活应急的工作。同时,易受环境干扰使机器人的应用难以从单一环节扩展到全酒店场景,实际部署率较低,且自动化元素导致的高故障概率也限制了其在非标准化场景的应用,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酒店的采购意愿。
同时,国内连锁酒店的规模化、品牌化水平相对较低,也制约着酒店机器人的发展。截至2024年末,中国连锁酒店渗透率达42.8%。而在2023年,美国酒店总客房中连锁部分占比已达71.8%。
“现在机器人变成了酒店的面子工程。”一位酒店咨询从业者直言,“很多酒店采购一两台展示科技感,但实际使用频率可能并不高。”功能的同质化,使酒店机器人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被动加入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例如,云迹的新品“UP”系列在今年前五个月的售价为1.69万元,较2023年下降了近七成,堪称打“骨折”。
稍显残酷的现实也让企业认清了机器人在酒店生态中的定位——它不是替代者,而是补充者。上市不是终点,酒店机器人推出与应用也必须回归用户视角。如何从短暂震撼的新奇体验变为真正解决问题的高效助手,才是云迹和一众服务机器人厂商们要回答的终极问题。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