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鼓浪文化:明年的品牌传播战略要怎么干?
发布时间:2025-10-21 11:20 浏览量:2024
到了一年一度定方向、做规划的时候。如果您还在为明年的品牌战略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把产品功能再细化一点,把性能参数再拔高一点,或许该停一停了。
因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信号正在市场回荡:功能的护城河正在变浅,情感的连接才能构建真正的品牌壁垒。消费者购买的,早已不只是一个“能用的东西”,更是一个“我想要的感受”,一种“我所认同的生活”。

为什么“功能牌”不灵了?
过去,我们习惯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的屏幕更清晰,我的电池更耐用,我的成分更有效……这在一个产品稀缺、信息不对称的时代非常有效。
但今天呢?
几乎所有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基础功能上都达到了“及格线”以上。你能快充,我也能;你像素高,我也不差;你用料好,我也有供应链。功能,已经成了一张入场券,而不是决胜牌。当大家都能满足消费者的“物理需求”时,决定他们走向哪个柜台的,是那颗感性的、渴望被理解和共鸣的“心”。
消费者会在深夜被一个“把家乡装进冰箱”的广告打动,从而选择那个品牌的家电;他们会因为一个运动品牌支持环保、赋予女性力量的价值观,而成为其忠实拥趸。他们不是在为产品本身付费,而是在为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投票。

新战略的核心:从“解决问题”到“建立共鸣”
新的品牌战略,要求我们从工程师思维,转向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视角。我们要回答的不再是“我的产品能做什么”,而是“我的品牌代表着什么?它在我消费者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情感角色?”
这需要我们深入两条主线:
1.洞察消费者情感诉求: 孤独、焦虑、渴望被认可、追求松弛感、需要陪伴……这些都是现代人共通的深层情感。品牌需要成为这种情感的容器和慰藉。
2.连接社会文化主线: 当下的社会在关心什么?是内卷与躺平的争论?是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对可持续生活的向往?还是对“附近”和真实连接的重新发现?品牌需要成为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化参与者,而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如何落地?让案例说话
道理听起来可能有点虚,但看看那些成功的品牌,它们早已躬身入局。
案例一:苹果——销售的不是工具,是创造力与自我表达。
苹果近年最成功的营销,莫过于“Shot on iPhone”(用iPhone拍摄)。它没有喋喋不休地讲摄像头参数有多牛,而是搭建了一个平台,展示全球普通用户用手机拍出的动人作品。它传递的情感诉求是:“你,也可以如此富有创造力;你眼中的世界,同样值得被看见。”它巧妙地连接了“人人都是创作者”的社会文化浪潮,将一台冰冷的手机,变成了用户实现艺术表达、彰显自我价值的伙伴。
案例二:Patagonia——销售的不仅是冲锋衣,是一种价值观。
这个户外品牌堪称“价值观营销”的典范。它最著名的广告不是模特穿着靓丽服装在山巅微笑,而是一句直击人心的“Don't buy this jacket”(不要买这件夹克),呼吁消费者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保护环境。它还将公司利润捐赠给环保组织。Patagonia深刻地洞察到,它的用户群体热爱自然,并对此怀有深厚的责任感。品牌通过坚定的环保主张,与用户建立了基于共同信仰的、极其牢固的情感联盟。买Patagonia,等于宣告“我是一个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
案例三:国内的“酱香拿铁”——跨界联名的情感狂欢。
瑞幸和茅台的联名,从功能上看,是白酒和咖啡的混合,听起来甚至有些怪异。但它为何能引爆全网?因为它精准地踩中了两个社会文化情绪:一是年轻人对“国货之光”茅台的好奇与身份认同;二是“早C晚A”(早咖啡晚酒精)这种略带自嘲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共鸣。它不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个社交货币,一个体验的符号,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新奇、参与潮流、获得谈资的情感需求。
反之,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功能层面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如果它的宣传永远只是“续航XXX公里”、“百公里加速X秒”,那么它很容易在参数竞赛中被后来者淹没。但如果它开始讲述“这辆车,带你和家人回到了久违的郊外,找回了错过的陪伴”,或者“它安静的电驱,让你在拥堵的晚高峰,拥有了一片属于自我的宁静空间”,那么,它就与用户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深刻的绑定。
甲方朋友们,是时候将我们的品牌战略,从冰冷的实验室与参数表,移向火热的生活现场与人心深处了。
鼓浪文化:明年的规划,请少一些“颠覆性科技”,多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少一些“行业领先”,多一些“我们懂你”。去倾听这个时代的欢笑与叹息,去理解我们用户内心的渴望与焦虑。因为,当功能成为背景音,品牌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为消费者的生活,配上一段多么动人的主旋律。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