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报告分享|《PCG LAB——中女时代:女性生活方式及消费洞察》(附下载)
发布时间:2025-10-28 17:04 浏览量:2031

在宏观经济格局调整与社会观念迭代的双重背景下,女性消费市场正迎来深刻变革。以35岁以上群体为核心的“中女”,不再是被动的消费符号,而是以成熟、自信、独立的姿态,成为家庭经济中枢与消费价值主导者,重塑着商业叙事与社会关系。由PCG LAB发布的《中女时代:女性生活方式及消费洞察》基于千份线上问卷与多元数据研究,从“我、你、TA”的三维框架出发,勾勒出当代女性在自我追求、情感联结与社会参与中的消费逻辑与生活图景,为理解这一新兴消费势力提供了深度参照。
“我”作为个体价值的核心,承载着女性对身心需求的深度探索与自我实现的执着追求。健康管理已成为跨年龄段女性的首要议题,67.3%的受访者将其列为核心人生课题,心血管疾病作为女性致死首因、妇科疾病对已婚女性的高困扰率,以及女性焦虑障碍发病率两倍于男性的现实,推动着健康消费向精细化、前置化发展。从Z世代的轻养生潮流到更年期女性对身心平衡服务的需求增长,从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到Femtech(女性科技)市场的千亿规模预期,女性正以科技为翼,主动掌控健康命运。72.1%的受访者已参与养老或长期照护规划,彰显出对未来生活的风险管理意识。在悦己消费领域,情绪满足超越功能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62.8%的中女群体将其列为消费首要考量,轻医美作为“深层次自我关怀”,35岁以上消费人群占比达47%,年增速超20%。同时,女性消费边界持续拓展,酒类、手表、运动装备等传统男性主导品类的购买意向均超三成,数码3C、汽车等领域也逐渐浮现女性话语权,展现出打破性别标签的消费自由。
“你”所代表的亲密关系与情感联结,塑造着女性消费的重要维度。婚恋观念的多元化是当代女性的显著特征,45.5%的受访者认可晚婚或不婚的合理性,58.2%主张优先实现自我价值,婚姻从“必选项”转变为“合适才拥有”的理性选择。即便如此,家庭消费决策权仍高度集中于女性手中,80.6%的家庭消费由女性主导,从日常支出到子女教育(64.2%的消费占比),再到房产等大额决策,女性均扮演着主动决策者与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宠物经济成为情感陪伴的重要延伸,84%的宠物消费由女性主导,小红书相关话题下女性UGC内容占比达92%,宠物食品、健康护理、美护服务等消费品类持续扩容,成为“她经济”与“它经济”的重要交汇点。
“TA”对应的社会角色与公共参与,彰显着女性在职业发展、自我投资与社会连接中的多元价值。高等教育普及推动女性受教育比例增至16%,男女薪酬差六年间缩减40%,女性经济独立能力持续提升。41.9%的女性日工作时长超9小时,成为职场“拼命三娘”,同时35-44岁女性贡献了超40%的职业培训与在线教育付费规模,自我投资成为打破职场性别壁垒的重要途径。尽管近七成女性曾遭遇性别不平等待遇,但她们通过持续学习、理财规划等方式构建竞争力,73%的中国女性积极进行财务规划,且女性平均个人存款比男性多出7%。在线教育领域,88.3%的受访者有过线上学习经历,职场技能提升、心理成长等课程备受青睐,社交媒体与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成为自我提升的主要载体,折射出女性对社会价值实现的强烈诉求。
社会环境的变迁与观念的觉醒,进一步重塑着女性消费的结构与心态。宏观经济放缓背景下,女性消费呈现“理性收缩与稳健升级并存”的特征,度假、餐饮等非刚需支出趋于谨慎,但高端护肤、医美、家居改善等悦己与投资型消费渗透率持续上升。黄金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尤为典型,2025年一季度消费额同比增长29%,投资属性凸显,79%的购买行为源于自我消费,彰显出对资产保值与情感价值的双重追求。女性权益议题的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69%的受访者感受到相关话题热度增长,#MeToo、反性骚扰等集体行动与女性主义文化作品的传播,推动着性别平权意识的普及。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从《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到冻卵合法化试点,为女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62%的受访者认为政策执行力仍需加强。
品牌与营销领域正积极回应这一趋势,从表层标签走向深度共情。健身领域“增肌塑形”取代减脂成为主流,美妆行业拥抱多元审美,汽车品牌关注女性驾乘的真实场景需求,母婴品牌颠覆传统母职叙事,越来越多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场景化营销与价值观传递,与女性建立情感连接。但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争议,性别议题的泛娱乐化、极端化表达可能稀释核心诉求,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成为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下为报告部分内容:






品牌市场相对论,欢迎关注交流
历史相关精彩文章:
历史相关精彩文章: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