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从濒临破产到变身奢侈品,Moncler都经历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31 09:01 浏览量:863
Moncler(盟可睐)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法国。
那时的法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旅行和探险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就是奢侈品。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低成本的户外运动开始流行,尤其是登山和露营。
Moncler的两位创始人安德烈(André Vincent)和勒内(René Ramillon)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好友,并一起加入当地的青年登山协会,组织人们参加各种登山活动。

二战结束后,两人便萌生了创立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想法。
1952年,Moncler正式成立,这个名字源自Monestier-de-Clermont的缩写,这是一个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附近的山村,也是Moncler的发源地。
从创立之初,Moncler设计的服装就具有极高的耐用性和防护性,能够抵御恶劣的气候。
不过在法国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尽管Moncler的产品质量过硬,但开始运营的第一年却过得十分艰难,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要依赖本地客户。

Moncler在创立初期的宣传海报
Moncler的第一位贵人
1954年,Moncler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转机。
法国著名的登山家莱昂内尔·泰雷(Lionel Terray),同时也是Moncler两位创始人的好友,他注意到了Moncler有一款鸭绒夹克,非常适合在登山时穿,将来肯定会成为流行款。
因此他找到这两位好友,向二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安德烈和勒内一拍即合,决定邀请莱昂内尔担任Moncler的技术顾问,共同打造新单品。

莱昂内尔·泰雷
Moncler标志性的“Moncler pour Lionel Terray”系列就此诞生,涵盖了睡袋、防护手套、登山鞋、帐篷等各种露营用品。
同年,Moncler被选中为意大利乔戈里峰探险队提供装备。这支探险队后来成为历史上第一支登上乔戈里峰顶峰的队伍。

Moncler也逐渐打开了知名度,在户外圈子闯出了名气。
1968年,Moncler成为法国高山滑雪队的官方赞助商。

到了80年代,Moncler开始进军美国市场,并成为年轻一代的标志性服装。

新世纪的破产危机
到了千禧年之交,Moncler为了创收,向第三方发放了大量的授权协议。
这导致了产品质量和设计参差不齐,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再加上北面等品牌的竞争,Moncler很快便陷入了财务危机,濒临破产。

Moncler的第二位贵人
就在这时,一个让Moncler逆风翻盘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意大利企业家雷莫·鲁菲尼(Remo Ruffini),他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Moncler。
至于鲁菲尼为什么要收购这么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还要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鲁菲尼自小在意大利长大,他的父母都是开服装公司的。因此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时尚产业兴趣浓厚,且醉心于此。
鲁菲尼在接受《W》杂志的访谈时说道:我的父母会在晚餐时讨论工作,所以我从小就经常谈论面料、时装秀、生产、公关等等。
在鲁菲尼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在厨房的餐桌旁制作了一个小型服装系列——Prontomoda。鲁菲尼还把它们卖给身边的朋友,还有商店。
他本人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这很有趣,不仅仅是因为那个年纪的人需要钱。它还给了我很多能量。
到了上大学的年纪,鲁菲尼的父母把他送去波士顿接受美国大学的教育。
但鲁菲尼对此并不感兴趣,相反,他喜欢上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学院风着装,还有那里的葡萄园、楠塔基特岛、海恩尼斯港……
别样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给了鲁菲尼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于是他毅然决定不去上大学了,要开始工作。

1982年,回到意大利后,鲁菲尼便在母亲的指导下创立了自己的品牌:New England Company,将波士顿的学院风与意大利的剪裁工艺相结合。
在创业初期,鲁菲尼的经历也和Moncler一样充满困难,从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到一人多职,既做设计师,又做销售员,还要兼任财务总监和送货司机。
但好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到90年代,New England已经拥有了约300名员工。
就在这时,一家公司向鲁菲尼传达了收购意愿。
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鲁菲尼最终同意出售这家自己一手带大的公司。

无处释放的旺盛精力
公司被收购后,鲁菲尼开始思考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计划。旺盛的创作欲让他没办法停止工作。
很快他就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找到一个有故事的品牌,去进一步发展它,而不是再创立一个新品牌。
“我当时想,或许可以先从一些根基深厚的事物入手,然后再尝试创新,发展这个想法,但要保持一致性。”——雷莫·鲁菲尼,《华尔街日报》
而当时濒临破产的Moncler便进入了鲁菲尼的视野。

对于Moncler,鲁菲尼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他在《VOGUE》的专访中提到:
我十四岁时就拥有了第一件Moncler羽绒服——一件浅蓝色的,我每天骑车上学都穿着它,它帮我度过了科莫的寒冬。
在我即将结束新英格兰项目的时候,我正在做一些咨询工作,也是在那时,我重新与Moncler品牌建立了联系。当时,Moncler的业务状况很糟糕。所以当老板决定出售公司时,我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迈出我一直在寻找的下一步。

大刀阔斧地改革
在收购Moncler后,鲁菲尼并没有通过降价来重振Moncler的营收,相反,他选择了提高价格。
因为他这次的目标很明确:把Moncler做成奢侈品牌。
· 重新进行门店选址
为了让Moncler配得上它的价格,鲁菲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Moncler从街边的运动用品商店里撤出,同时与高端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Moncler还开始自建门店,选址一律都是高端场所,比如瑞士的滑雪胜地韦尔比耶、圣莫里茨、巴黎的奢侈品大街圣奥诺雷、纽约曼哈顿苏豪区等等。

· 与奢侈品牌设计师展开合作
当然,选址并不能改变根本问题,产品才是Moncler能继续活下去的关键。
为此,在2005年,鲁菲尼与日本知名设计师渡边淳弥和以及当时巴黎世家的设计总监Nicolas Ghesquière展开合作,将原本硬核风的羽绒服进行重新设计,以增添时尚感。

与奢侈品牌的设计师们展开合作,是Moncler能成功翻盘的关键一步。
2006年,Moncler Gamme Rouge女装系列问世,由意大利著名时装设计师Giambattista Valli设计,并登上巴黎女装时装周。
2009年,Moncler Gamme Bleu男装系列发布,由“西装革命者”Thom Browne设计,并登上米兰男装时装周。

此后,Moncler不断展开与各大奢侈品牌设计师的合作,将专业户外装备的实用性与前卫时尚的设计相结合,推动品牌的高端化进程。
· 自己办时装秀
既然是奢侈品牌,那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时装秀。
不过,鲁菲尼的想法并不是办几场传统的T台走秀,相反,越出其不意,越惊世骇俗,就越能吸引时尚界的注意。
设计师来了,时装秀也随之而来,但显然,在T台上走来走去这种例行公事已经行不通了。——雷莫·鲁菲尼 《华尔街日报》
2011年,Moncler在纽约中央车站组织了一场363人的快闪活动,几百号人穿着Moncler的羽绒服在车站热舞;

2015年,Moncler在纽约中央公园沃尔曼溜冰场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滑冰表演;
2016年,又用行进乐队的形式“占领”了林肯中心;

2022年米兰时装周期间,Moncler携手700名舞者占领米兰大教堂广场,庆祝品牌成立70周年。

我不想办一场普通的时装秀——我追求的是另一种愿景,一种不同的展示方式。我卖的不是收藏品,而是一种态度。——雷莫·鲁菲尼《华尔街日报》
大胆创新的时装秀,让时尚界的编辑们把键盘敲出了火花,Moncler也因此声名鹊起,在奢侈品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改变游戏规则的项目
2018年,鲁菲尼推出Moncler Genius-One House, Different Voices项目。
他在米兰单独设置了一处办公楼,邀请全球8位知名设计师合作,采用"每月一设计师"的运营模式,打造突破行业边界的联名系列。
这一模式彻底改变了时尚界的游戏规则。凭借Genius 项目,Moncler从合作者发展成为一个覆盖艺术、音乐和时装秀等领域的联合创作平台。

2018年2月,Moncler Genius在米兰时装周正式亮相,首季集结8位大师级设计师,包括藤原浩、Pierpaolo Piccioli、Craig Green等重量级人物。
此后,Richard Quinn、Matthew Williams、JW Anderson等知名设计师陆续加入Genius项目。

Moncler Genius项目打破了奢侈品牌传统的单一创意总监模式,赋予每位设计师充分的表达空间。
从Pierpaolo Piccioli的纯正本源时装,到藤原浩的亚文化风格,每个系列都从Moncler经典羽绒外套出发,注入各自的创意想象力。


《VOGUE》曾这么评价Moncler Genius项目:
时尚联名合作?那已经过时了。至少目前在Moncler看来是这样,他们备受赞誉的五年 Genius 项目正在“从时尚联名合作的世界演变为一个跨行业共同创作的平台”。

写在最后
近日,Moncler公布了2025 年前三季度财报,集团销售额共录得18.4亿欧元;第三季度销售额为6.16亿欧元,优于公司此前的预期。
中国市场仍然有着强劲需求,增长继续领跑亚洲地区。

从破产边缘到逆风翻盘,Moncler逆袭的关键,在于鲁菲尼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奢侈品牌营销策略”。
他走了一条户外运动品牌没走过的道路:
让品牌引领文化潮流,成为奢侈品,而不是做技术发烧友。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