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当品牌不再满足于"硬广" , 《热浪之外》提供了一种"柔性"答案
发布时间:2025-10-31 15:57 浏览量:1164
当内容生产变成一场开足马力生产内容的效率战,对品牌主真的好吗?
好内容更应该是情感化的存在。批量生产内容并不适合长时间填满用户心智,更不要说填满内心空当。
这时,对话类节目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视野——在吃饭的饭桌上、在一个无聊的午后、在工厂的某个瞬间……当我们被对话类节目中的只言片语打动,所有人是一张无边无际的共同体,以一种意外的方式相遇,以即兴却深沉的方式层层连接。
但在对话类节目百花齐放的阶段,各家的区分度体现在哪里?
我们尝试寻找其中的答案。
《热浪之外》,对话类节目的创新逻辑
从演播室时代,大家通过对话节目了解名人故事和明星八卦,到如今对话+纪录片、对话+真人秀、对话+短视频、对话+音频,包括最近火热的视频播客,整个对话类节目的边界早已打开。这些节目背靠互联网背景,保留对话类节目的谈话属性,给大众带来新的体验。比如《十三邀》对于各种真实场景的追求,《圆桌派》对于圆桌这一视觉符号的灵活运用。
但这仍是一个需要创新的内容领域,用户的需求并没那么容易满足。
新浪新闻出品的《热浪之外》的诞生并不难理解。
热搜除了是微博平台内部最知名的产品,本身更是话题的舆论场,顺着每一个词条挖进去,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更加深刻、值得解读的一面。
“热搜解码+深度访谈是《热浪之外》的双重符号。”节目主创团队和广告门分享到。就像一位观众所表达的:有时候,看《热浪之外》,既有种把自己重新扔回曾经某个时刻的感觉,也让自己在面对当下的现实世界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热浪之外》中每个嘉宾打开印有自己曾经上过所有热搜卷轴的名场面
为了呈现出不一样的体验,节目主创们没少花心思。
1.最有综艺感的对话类栏目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成为娱乐的附庸,而我们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但娱乐本身并没有错。当同质化、模式化、套路化让对话类栏目竞争陷入红海,综艺所代表的娱乐、颠覆反而激发了对话类栏目。
“这个平衡并不好做。用户对于综艺的诉求是有趣,不是深度。但如果我们做一档纯深度采访,放在微博平台播出,会有好的反馈或者说它真的能激发受众的热情吗?”节目主创团队说道。
某种程度上,《热浪之外》实现了一种创新——在包装、制作、拍摄手法上,节目大胆借鉴综艺手法,满足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娱乐精神的需求,同时最大程度在深度和娱乐间找到平衡。
2.最大程度激发嘉宾表达和话题发酵
主持人的表达方式往往决定着节目的语言体系。《热浪之外》选择鲁豫也有自己的思考。
与许知远从自己角度出发,表达思想;窦文涛话多,在闲聊中把各种可能性呈现在观众面前都不同,鲁豫在《热浪之外》中显得更中立。她的话并不多,而是在一种轻松平和中,尽可能激发嘉宾表达,探究嘉宾和故事背后的世界,进而帮观众从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背后是对话类节目在影像叙事方式和内容制作观念上的变化,观众希望看到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实的关系。于是我们看到:
李想首度剖白低谷时期的自我和解之路;
黄渤走心讲述面对父母患阿尔兹海默症,从恐惧到释然的心路历程;
陶喆在节目里的跳脱表现,贡献了多个全新的互联网“抗抑郁症名场面”。

黄渤在节目里谈到父母身患阿尔兹海默症
被访问者的状态暴露得越真实、对话越自然发生,越会让不为人知的内容更被看清。
此外,《热浪之外》每集前半段会采用真人秀和纪实相结合的手法,针对嘉宾的兴趣爱好或者当下做的事去定制内容。比如张子枫那集,是在古着店展开,她喜欢的场景会让她做自己,有更真实的表达。

在《热浪之外》里真实的张子枫
在嘉宾选择上,《热浪之外》也力求多元,从明星、运动员,到企业家、文化人,试图以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人生去疗愈观众。
3.多版本多平台传播,强化运营,满足受众不同需求
在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会发《热浪之外》每集的全片、金句的拆条、精彩片段的拆条等多个版本。微博本身就是一个互动场、谈话场,不同内容放到这种环境下,会引发不同需求观众的兴趣。在小红书、视频号、B站则采用了不同内容版本。小红书、视频号偏重金句拆条,将节目的精华、看点展露无遗。B站则针对用户对长视频黏性较大的特点放置了全片,满足忠实粉丝的观看体验。
为了让节目有更好的效果,运营会在节目策划前期就加入。首先看整个这一季传播要怎么执行,有什么可以前置做;其次看有哪些东西可以借势,拉升期待值。比如第一季陈梦去环球影城那集,就是小红书已经有路人开始发了,节目组顺势传播。
聊了这么多节目自身,那《热浪之外》的商业如何,整个对话类栏目的商业想象空间有多大?
从《热浪之外》看对话类栏目的商业天花板
为了不影响大家对于深度内容的观看感受,《热浪之外》在内容本身和商业展示与植入层面做了大量平衡。而无论是第一季的一汽大众迈腾,还是第二季的茅台,也是和《热浪之外》一起,在保持节目调性的同时,探索品牌文化的边界和品牌内容的多元化表达。
“现在的品牌期待的都不是那么正、那么端着、拔得很高的内容,而是更想要真实性的表达,自然的东西。恰巧我们的节目本身也不是那种高端范,大家在一个非常华丽的地方聊一些固定的话。”节目主创团队说道。
以第二季的茅台举例,选择叶童看重的是她从业多年的精神内核和品牌有共性,选择刘震云则是他本身既是非常有沉淀的作家,还能聊与酒文化相关的东西。“我们对商业的开放度很高,不会局限在像电视台或者传统长视频平台的合作模式,这可能也是本身我们平台的灵活性。”主创团队补充道。
一个内容要想成为IP并长久走下去,一定要紧跟时代脚步,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设备的革新,还是互动方式、包装形式,都要根据观众和市场变化来调整。
既然世界本就是一场无尽的对话,那么《热浪之外》要做的就是继续不断创造自己,以深度而有趣的内容穿越舆论场,在流量之外,呈现超越自己的公共价值和情感力量。
END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