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07.想做爆款?先讀《詩經》 by W 思無邪
发布时间:2025-11-12 16:06 浏览量:1483

编者按
當西方品牌在陽光下坦蕩言說「我要」時,中國品牌卻在暗處練習著「既要、又要、還要」的表達藝術。這不是創意的差距,而是文明基因的差異:西方在環地中海陽光下學會直抒胸臆,東方在黃土地上練就了迂迴生存的智慧。
W 的野狗頭子讓我們看見:孔子的儒學,本質上是一套為農耕文明量身定制的「品牌理論」。在資源有限、關係緊張的封閉系統里,「克己復禮」成為最經濟的社會治理方案。
這套延續千年的文化烙印,至今仍深刻影響著中國品牌的表達方式。
但最動人的,是文末那個想象場景:孔子停下奔走列國的牛車,靜靜聆聽《關雎》的鄉野吟唱。在那個被文明規訓的軀體里,依然跳動著未被馴服的本真。
或許,中國品牌真正的突破,不在於學會西方的表達,而在於找回屬於我們自己的"思無邪"時刻:在層層文明包裹之下,那顆依然會為純粹之美而顫動的心。
by W 野狗品牌艙 TT
本文共計2016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第七講

一個行業能不能改變世界?
西方人口中說:
能。心裏推導:有可能。手上不斷實驗:如何能?
東方人口中說:
能。心裏暗示:不可能。手上不斷實證:唯我能?


緣起於西方的品牌理論,在中國實踐時,必然遭遇來自文明底層思維習慣的消抵。
相對以工商業文明為代表的西方人,天然思維模式就是開放,進取。

在農耕條件分散,主要是與人謀利的半開放歐陸(環地中海)生態中,強調自我意志,所以更容易「思無邪」。

這也是我們發現很多西方廣告直接坦誠靈感無所顧忌的原因,我們對此類創意最多的評價是:這在中國絕對不可能做出來。
而中國自古屬於

所以壓抑欲念,降解個人權益以及自由主張,就變成中國人的生存方式。

管中窺豹,因此推延,你可得知為什麼中國品牌的廣告內容(非產品廣告)總是相對複雜。
中國品牌客戶總愛強調我要我要我還要,即便華文廣告人也總偏愛

皆因中國人自古已經習慣了在社群中尋找自我,
更擅以顯拙藏鋒的手法表露志向,
鼓勵不事張揚的,
不過度刺激利益群體反應的方式去嶄露頭角。

但心中的功利、上進、圖存之心卻又是普世一致的,這就必然造成了中國品牌表達方式的複雜與糾結,
西方商業擴張殖民的「雄心」
在中國就會被翻譯為「野心」

西方商業廣告鼓勵公開「品牌競爭」,
在中國甚至會被廣告立法為「不許對比競品」,
所以中國廣告要做到如西方廣告那般「思無邪」,是很難的。


講完這一些,我們回望下孔子,便覺得尤可理解其處境和心態,
在西元前550年的春秋戰國,一個帶領約72名入室學徒在列國間不斷遊學佈道,

放在今天也算是中大型廣告公司編制,而那時的孔夫子廣告公司所能推行的主要品牌理論,
便是維護各國君主其「本能心」的統治合法性,因此「克己復禮」的儒學便應運而生,
孔子可謂是吃透中國人農耕文明本性的大家,雖然我認為真正通曉中華文明本質的第一人為老子,
而其選擇了述而不作的「出世」,以消極之心觀天下而不語。

而同一時代的孔子則剛好相反,同樣透析中國人心性,但他卻幾乎衍生了一套完美的文化理論:

積極「入世」,幫助當世君王用最小的管理成本來一統人心,通過建立「人倫」、「禮教」、「綱常」來約束封閉社會系統中的複雜人性,
在君主「聖賢不二」的「本能心」下共同達到「仁」「愛」兼存,上下各安其所的穩定性發展政局,
如果是一個品牌,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局面。

這樣的思維方式,放在歷經封建專制與君主專制階段,走入新時代發展大觀的當今中國,都是尤為可貴,或是必然的根深蒂固的,

你會發現,文化並非詩詞歌賦,也非一個國家民族的表面儀態,
如果中國人千百年來,就是在完全封閉,以血親群團為單位,極其緊張的人際關係中生存和發展的話,那必然誕生「儒學」,必然會出現孔子,
因為這是一片「內多欲而外施仁義」的土地,即便包括利益集團代表的君王,也不得不壓抑自己,行王道、主德治,施仁義,

如果你能讀懂中國人性的矛盾和自洽,才能真正讀懂中國品牌的機遇和挑戰,這和中國人是否「表裡不一」、「中庸之道」是否虛偽, 毫無關係,
如果只是這樣淺表理解我們身處的歷史和社會,那我在野狗大學里空談一切都惘然。

不懂中國人,
怎麼做中國品牌?
不懂孔子「思無邪」的難能可貴,
怎麼翻譯中國企業家的「本能心」?


作為《詩經》第一篇,有人說這是一首寫由古代貴族的愛情名曲,
我卻更願意相信這本來只是一首純粹的民謠,不過經由孔子《論語》提及多次後,經後世權貴階層不斷推崇變節,
最終淪為統治工具的官方禮樂而已,恰如《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只是此時此刻,我腦海中突然出現一幕最初的場景:

春光時節,一路勞頓的孔子突然喝停牛車,望向河中沙洲上勞作的青年男女,
他們和她們或許陋衫襤褸,粗鄙不堪,手上農活雖繁重,
但卻快樂的吟唱著赤誠求愛的歌謠,時而獨號,時而合鳴,山野間一派生機盎然。
而那時心憂天下,胸懷大志的孔子卻不禁痴迷,車下眾門徒不解此鄉野間的靡靡之音,前來相問夫子為何停滯不前,忘了趕路。

如果彼時端坐車上的孔子,面對這派全然未授禮儀教化的先民,也曾有一霎那的遲疑,
沒有借此再做任何治國救世,禮崩樂壞的說教,口中雖是欲辯忘言,心中早隨之低吟淺唱。
則那一刻,思無邪。
W 的野狗頭子
2017.8.7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