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主动健康”时代,大健康行业迎来了哪些增长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11-03 19:52 浏览量:1870
麦肯锡在《康养的未来(Future of Wellness)》中指出,全球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定义健康:从单纯的生理维度,延伸至睡眠、营养、健身、外表与心态六个维度。
健康消费正在成为跨年龄、跨地域的共同趋势。即便在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波动的背景下,健康类消费依旧展现出强劲韧性,其中在中国市场,94%的消费者认为健康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这一比例远高于英美市场。[1]
然而,健康消费的热度持续上升,但品牌的增长确定性却在下降。
随着消费者决策逻辑的改变,TA们不再被动接受健康理念,而是主动筛选、比较、验证、分享。一项调研显示,62.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优的健康回报。这些资源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时间、精力、学习成本与社交机会成本。[2]
对于这批自带判断力的“主动型消费者”而言,健康的关键,早已不止于“有效”,更是“有效且愉悦”。也正因此,传统依靠成分、功效或权威背书的健康营销逻辑,正在逐渐失效。

于是,当下越来越多的健康品牌开始重新思考:健康营销,究竟该如何与消费者有效对话?
在这样的思考下,整个健康行业正出现一些有趣的转变:有品牌开始把补剂做成“情绪调味品”;也有品牌从“卖成分”转向“卖状态”,甚至把蛋白粉变成一种“晨起仪式”……这些尝试看似各不相同,都在让健康营销重新变得有趣、有温度。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创新策略,真的能带来可持续的增长吗?
我们回看了近年来健康品牌的内容表达与用户行为变化,从内容到场景,从功效到体验,试图从数据的“微观动向”中,看清健康消费的新拐点。
PART1 健康五大趋势,正在升级品牌与用户的沟通逻辑
当我们回看这几年用户关于健康的内容偏好与行为变化,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关于“健康”,几乎每年都在换一种定义。
比如,2023年的健康,是“防御性”的,人们在经历不确定性后追求更强的身体屏障;2024年的健康,则是“管理式”的,大家开始用数据和自律去掌控生活;而2025年,健康变得更“自由”,它不再是约束或任务,而是一种与身体、情绪、节奏和解的状态。
这种变化,反映的是健康理念从“养体”到“养生”,再到“养心”的进化。正如我们在小红书上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主动记录自己的“主动健康”实践:有人通过运动和饮食寻找与身体的和解,有人学会在焦虑中放过自己,还有 90 后的“老小孩”重新定义“生命力”,把健康活成一种有温度、力量的人生态度。
也是在这样的语境里,小红书基于平台数据发布了“超级用户五大健康趋势”,它们像一面镜子,描绘出这一代人的健康坐标。
据此,越来越多的健康品牌也找了新的增长地图,将这些趋势从“洞察”转化为“增长”,成为产品创新、内容表达与长期经营的新支点。

例如,在「轻盈有力量」趋势下,那些曾经强调减脂、燃烧、控制的产品话术,正在被“功能+情绪”的双重叙事所迭代;在「美即Everything」中,健康与美的边界被彻底打通,品牌正意识到,真正的增长逻辑,是构建“由内而外”的体系,比如将“口服+外用”“养肤+养体”融合为复合体验,让美成为健康延伸的结果。
「人生自控术」则揭示了品牌获得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能否为不同阶段的人群提供持续陪伴的方案。从18岁到35岁,甚至到90岁,从日常养护到长期管理,品牌若能建立“阶段性路径”,就能真正占据用户的心智周期。
综合来看,在这五大趋势的交织下,大健康行业的底层逻辑已然升级,从单点功效到整体状态,从一次购买到持续关系,从流量博弈到信任经营。健康品牌们正在小红书中,以更具象、更人本的方式重新解读“健康”,让内容不止是传播,更成为一种长期共生的关系。
健康消费,正在从产品功能的竞争,走向价值的增长。
PART2 看见“具体的人”,解锁健康营销的高质量增长
如果说趋势揭示了“人群的变化”,那么品牌的关键命题就在于:如何看见“具体的人”。真正可持续的增长,不在于说服所有人,而在于与“对的人”共振。
新一轮大健康浪潮下,品牌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超级用户”,成为他们健康心智的首选。但在流量被切割得愈发细碎的时代,看见TA们、理解TA们,并不容易。
所以吗,如何既懂得“人群”,又能读懂“人心”?
复盘多个健康品牌的增长路径后,增长黑盒发现,随着健康营销正在从“品类之争”转向“人群之争”,越来越多品牌也开始转向长期经营。尤其在小红书这样以真实生活兴趣分享为底层逻辑的社区平台上,品牌正试图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起探索“如何更好地生活”。
究其原因,平台内聚集了3.5亿+月活用户,其中健康行业相关用户达到1.9亿+。这意味着,几乎每两个小红书用户中,就有一个正在关注“健康”。[3]
与此同时,依托对兴趣、场景与人群的多维洞察,小红书也正在为健康品牌提供一套更系统的经营方法。比如,平台上线了「115个健康人群宇宙」。通过搜索行为、兴趣偏好和内容路径的回放,帮助品牌还原用户的完整决策链路:他们从什么问题出发、被哪些内容触动、最终如何完成转化。

以“找准人”为起点,小红书正在构建一个更智能的增长体系:
整体而言,在小红书中,大健康品牌在新阶段的增长公式可以被归纳如下:

它强调从“找准人”到“看清人”,再到围绕「人」做好全域经营的系统化增长逻辑。也正是在这样的底层方法论之下,我们看到了健康营销的新转向。越来越多品牌正在小红书上,收获三类更具确定性的增长价值。
1. 让新品更快地“长出来”。
健康赛道,新品层出不穷,但“红不过三个月”几乎成了行业共识。许多品牌依然停留在“造势思维”中,用投放砸出声量,却很难真正进入用户的心智。短期爆发容易,难的是让产品被持续记住、被自然推荐。
而在小红书中,我们发现,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意识到:新品的成功,不止于几次营销爆发,而是一场被用户“养出来”的长期过程,重在渗透进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
例如,一家新锐营养品品牌就在小红书上,通过“种草 + 种草直达”的组合打法,探索出一套确定性的增长路径。该品牌以SPU为单位拆解产品矩阵,将产品分为“趋势品”和“种草品”两类。前者,如白芸豆、辅酶Q10等产品,承担声量破圈任务,借助“体态管理”“自用打卡”“饮食记录”等场景激发兴趣;后者则聚焦“专业测评”“干货分享”等专业内容类型,沉淀品牌信任资产。
趋势品制造热度,种草品完成转化,两者叠加后,再通过平台的“种草直达”功能,进一步构建从“内容触达—兴趣激发—购买转化”的闭环,最终在声量与销量之间建立正循环。数据显示,在这一路径下,品牌新客引入占比高达80%,ROI较传统投放模式显著提升,推动了品牌在站内外生意的同步增长。[4]

2. 品牌资产被持续沉淀。
在健康消费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中,品牌辨识度,正成为用户复购的前提。尤其是在口服美容这类高客单价、低复购频的品类里,如何从一次交易转化为长期信任,成了品牌的核心议题。
以「意卡莉」为例,这个主打“天然精准”的口服美容品牌,在小红书找到了品牌资产沉淀的新路径。它并没有依赖密集投放去“砸声量”,而是通过“种草 + 自闭环”的策略,让品牌增长与品牌资产在同一条增长曲线同步积累。
品牌首先聚焦产品与人群的匹配关系,找到“冻龄诉求 + 熟龄贵妇人群”的天然契合点,明确了内容发声的方向:不是单纯的“抗老配方”,而是“科学养颜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品牌引入明星达播制造高点事件,同时二剪、二创这些直播素材,将传播热度延续到社区多个圈层中,实现从事件曝光到内容沉淀的转化。
最终,实现了3月店铺DGMV超1000万,广告流量成交DGMV达74%,不仅解决了新品冷启动阶段的传播难题,也在站内建立起独特的品牌辨识度。[5]

3. 人群开口不断扩大。
在健康行业的传播语境中,“精准”固然重要,但品牌的长期增长,往往来自于持续拓宽人群边界。尤其对成熟品牌而言,如何在既定人群之外找到新的“增长人群”,是实现生意跃迁的关键。
金钙尔奇氨糖的实践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品牌前期通过人群画像分析发现,其核心消费群体普遍拥有活跃的运动兴趣,徒步、露营、乒乓球、骑行等场景频繁出现。于是,团队以这些真实兴趣点为切入,从“功能沟通”走向“场景沟通”,让产品自然嵌入用户热爱的生活方式中。
例如,在面向越野跑人群的笔记中,品牌以“让膝盖吃饱”为主题,生动地传递“补钙助力无惧奔跑”的概念;而在针对日常通勤与轻运动人群的内容中,则通过“自在行走的秘密武器”建立轻松、有共鸣的沟通语气。这种贴近用户语境的表达方式,使“补钙”从冷冰冰的营养需求,变成一种积极生活的象征。
在此基础上,品牌还携手小红书平台营销IP「早知道大会」,联合多位运动垂类博主与专业健康科普达人,通过真实分享与科学讲解的双重信任背书,让产品完成了从“被种草”到“被信任”的跨越。数据显示,品牌在小红书的投放效率显著提升,站外活跃率达78%,并且登顶天猫618氨糖热卖榜TOP1。[5]

可以发现,当健康品牌真正以“人”为中心,构建起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经营体系时,品牌的生意也因此拥有了更长效的确定性,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PART 3 “主动健康”时代,健康品牌在小红书“主动增长”
在“主动健康”的消费周期里,健康不再是被动调理的任务,而是一场人们主动选择的生活实践。从“功能导向”到“情感共鸣”,从“产品中心”到“用户中心”,健康品牌的增长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而小红书,正成为这场转变的关键发生地。
在这里,健康产品不再用“科学话术”去教育消费者,而是以“场景语言”进入他们的日常。
与此同时,健康的表达也从“单点营销”走向“系统经营”。
以Swisse为例,品牌旗下口服美容线基于一方数据重新划分人群与场景,将原本冰冷的功效表达,转译成鲜活的生活叙事:“超光瓶”是护肤进阶人群的抗老优选方案,“童颜丸”是30+爱美女性的抗衰搭子,“新生瓶”则代表了高净值人群对全身抗衰搭极致追求。品牌通过一整套“状态语言”去与不同圈层的用户对话,在多场景中实现连续曝光与心智深化。

而在更深层的维度上,品牌也开始从“销量增长”转向“心智沉淀”。
Olly便以年龄与生活阶段为轴心,构建了差异化的产品矩阵与叙事语言。通过SPU的精细化拆解,它不仅避免了同品类之间的资源重叠,更形成了覆盖不同阶段的长期陪伴体系。从18岁到40岁,从能量补充到情绪调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正在从“买一瓶补剂”转变为“与品牌共同成长”。
整体复盘这些大健康品牌的增长路径后,不难发现一个共通趋势:健康品牌的竞争,正在从“卖产品”,转向“经营人心”。而在这场转变中,小红书的买手正成为关键节点。
买手不只是内容生产者,更是品牌共创者。既懂产品逻辑,也懂用户心智;既能通过直播即时响应需求,也能在内容中延展情绪共鸣。对于健康品牌而言,他们是“品牌语言的放大器”,也是“用户情绪的传感器”,让健康不再是一串功效参数,而是一种被理解、被感知的生活方式。
当健康品牌学会以情绪沟通、以内容陪伴、以信任积累品牌资产,小红书所代表的“主动增长”也正在成为一种行业共识,让增长回归于人,让品牌回到生活。这种“主动增长”的力量,正推动着整个大健康行业,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参考资料:
[1] 麦肯锡《康养的未来(Future of Wellness)》
[2] CBNData《2024新健康消费生活趋势报告》
[3] 数据来源:小红书灵犀后台,时间周期为2024.1.1-2025.8.31
[4] 数据来源:小红书数据平台,取数周期为2025年6月-8月
[5] 数据来源:小红书灵犀平台,取数周期为2025年3月-6月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