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金瞳奖 麦当劳 汽车 广告 小红书 双十一 亨氏 多邻国 泡泡玛特 新年 春节 瑞幸 AI CNY 老铺黄金
清除历史

医药品牌投小红书值吗?3大理由+3个案例,说透「必投」逻辑

发布时间:2025-11-06 16:38     浏览量:432


医药健康行业 数字化营销转型

当前,医药健康行业正迎来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营销转型的拐点。


就整个市场而言,深层困境日益凸显:


 需求已长期化、场景化,供给却处于滞后状态,许多品牌营销脱节,缺乏“人群×场景×方案”的系统性整合;


 随着细分市场快速崛起,新品稀缺与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创新困局,难以匹配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渠道呈现线下主导、线上割裂的态势,“教育-咨询”与“转化-复购”间的链路断裂,亟需跨平台协同承接;


 由于不同人群认知差距明显,消费者普遍缺乏专业医学背景,易被碎片化信息误导,盲目跟风购买;


 在信任缺口突出、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品牌需从“广告话术”转向“循证验证”,才能重建用户信任。


对品牌商家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


✧ 用户消费链路前置:“症状触发-平台购买”的传统被动模式逐渐失效,品牌难以及早触达潜在需求;


✧ 核心人群画像模糊:“广撒网”的投放模式无法适应社交媒体内容生态与细分化的人群趋势,造成成本浪费;


✧ 信任体系构建难:用户对广告话术的接受度持续降低、新品类推广面临沟通与种草困境,用户更依赖真实体验背书。


当健康消费已从“生病吃药”延伸至“情绪安抚”、“状态管理”甚至“社交资本”,品牌该如何在高度碎片化、情感化的市场中,精准触达那些“正在形成需求”的用户?


对此,10月17日小红书举办“愈新有道 生长有方”2025小红书商业医药健康行业峰会,并联合尼尔森IQ发布《小红书 × 尼尔森IQ 2025-2026 医药健康行业消费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份白皮书不仅精准剖析了行业五大困境的根源,更揭示了核心趋势:医药健康消费正在从传统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延展为能够回应情绪安稳、心理舒缓与生活状态平衡的多元方案。



小红书凭借真实内容生态、精准人群洞察与全链路转化能力,成为这片新水域中能够感知变化、能够承接需求的平台——它既为品牌提供了趋势预判的指南针,又搭建了连接用户的信任桥梁,更打通了从种草到转化的增长通道。


事实上,针对行业品牌营销痛点,小红书基于自身人群价值与内容生态优势,已打造出一套医药健康营销新范式,并跑出了不少优秀案例

 

核心价值破局,小红书「主场优势」显现


黑马认为,小红书之所以成为医药健康品牌未来布局的潜力阵地,正是源于其对“健康链路前置”、“核心决策人群匹配难”与“信任体系建构难”这三大关键议题的精准回应:


价值一:承接用户「认知前置」需求,抢占营销「第一触点」


白皮书指出,医药健康消费决策已发生根本性转向:


一方面,医药健康消费决策从过去“病痛驱动”的被动消费转向“预防管理+状态优化”的全周期主动管理。数据显示,86%的消费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敏感,会主动在社交平台检索“熬夜护肝”、“医美术后护理”等潜在需求。



另一方面,以小红书为首的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健康消费“第一触点”。41%的小红书用户认为“小红书能让我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对产品的潜在需求”,有60%的小红书用户表示其在医药健康消费决策的周期变短。从觉察、看懂到做对,小红书已成为用户获取健康信息、从心安触发行动的核心阵地。(数据来源:尼尔森IQ,2025年医药健康消费者调研,2025年8月20-27日)



也就是说,作为需求觉醒与动机形成的前链路场域,小红书在用户尚未形成明确购买意向时,其内容生态就能通过场景化分享、专业科普、情绪共鸣,触发其需求感知。比如职场人分享“加班熬夜养生法”,宝妈交流“宝宝换季防护攻略”……这些内容让健康需求融入生活场景,更能满足用户认知前移所延展出的场景化、情绪化、社交化需求,也就更易实现品牌心智的早期占领。


正如小红书“涟漪模型”所总结的:当消费动机从功能层向外扩散至情绪、社交与生命意义,健康不再只是“不生病”,更是内在情绪的安定、社交关系的链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认知先机即是市场先机。小红书的内容生态天然承载用户的情绪安抚、状态展示与经验共鸣,精准承接用户的“认知前置”需求,在需求萌芽阶段就完成触达与种草,成功抢占营销“第一触点”,成为健康消费动机的“孵化器”与“放大器”。


价值二:精准匹配「核心决策人群」,提升投放ROI


“广撒网”式投放导致的预算浪费也是医药健康品牌的一大痛点。白皮书基于社群生态总结出小红书“八大医药健康人群”,为品牌提供了从“泛投”走向“精投”的底层逻辑。 


这八大人群不仅是医药消费的主力军,更具备“决策力强、复购率高”的特征。由于这些千万量级的医药健康人群同时活跃在美妆、时尚、健身等多个赛道,让小红书的健康消费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跨场景、跨品类渗透力。


4(1).png
4(2).png
4(3).png
4(4).png
4(5).png
4(6).png
4(7).png
4(8).png


人群即赛道。小红书通过“标签x场景x动机”的精准匹配,不仅能让品牌定向触达高需求群体,还能挖掘跨兴趣潜在人群。举个例子,计生孕产品牌可面向“智育先锋派”展开沟通,儿童健康品牌亦可聚焦同一人群的育儿需求;而运动护具品牌则通过锁定小红书平台上3100万的“运动护法族”,让每一分投放都精准触达有需求、会决策的潜在用户,大幅提升投放ROI。


价值三:「真实内容」放大稀缺的信任,破解医药产品信任难题


医药健康领域长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品牌宣传的科学依据、只能依赖网络碎片信息和产品口碑,因此对广告话术的接受度持续降低。白皮书显示,64%的消费者会因“情绪心理类动机”购买医药产品,且更信任素人真实体验与专业博主科普而非单一品牌广告。(数据来源:尼尔森IQ,2025年医药健康消费者调研,2025年8月20-27日)


可见,在信息过载、信任稀缺的环境中,真实用户分享往往比品牌宣传更具公信力,而小红书的“内容+社区”模式,恰好放大了这种稀缺信任,形成“用户经验-博主验证-品牌背书”的完整信任链路


不少医药健康新品类在推广初期,就通过小红书“KOC分享真实使用体验+专业博主拆解产品原理”来将品牌诉求转化为“用户视角的真实表达”,而评论区自发的提问互动与“求链接”,就在无形中以口碑驱动实现信任构建,从而有效加快用户的决策进程。



总之,当品牌信息触达效率提升,自然会带来用户决策效率的提速。小红书帮助用户觉察潜在健康需求、看懂专业医学内容、完成多源验证的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种草转化、场景共鸣、构建信任的场域。

 

跑通全链路径,效果可度量的健康营销新范式


新人群、新需求下需要新的营销打法。小红书不仅提供趋势洞察,更通过内容生态、人群策略与度量体系,帮助品牌实现从“被看见”到“被信任”再到“被选择”的全链路转化。


案例1:moody——跨人群渗透,挖掘增量市场


国内美瞳行业同质化严重,品牌对传统目标人群的争夺激烈,致使增长陷入瓶颈。对此,moody在小红书跑出的营销路径,有效帮助其拓新潜在人群、打开增量市场需求:


通过灵犀平台分析并锚定人群后发现,小红书的“美食尝鲜人群”与“美妆爱好者”这一美瞳核心用户的兴趣偏好高度重合,且该人群此前未被美瞳品牌重点覆盖,具备增量潜力——moody从这一人群的高频搜索话题#夏日蓝莓#水晶粽子 等入手,将美瞳产品与美食场景结合进行内容种草,在爆款笔记中自然植入产品卖点,吸引美食人群关注。


通过小红书人群渗透率、搜索指数等指标实时优化与效果度量,最终美食人群进店率超14%,品牌GMV实现每周30%的增长。(数据来源:小红书数据中台,2025.1-2025.5)



黑马观察医药健康品牌无需局限于传统目标人群,借助小红书的人群洞察工具挖掘跨兴趣、跨场景的潜在人群,以场景化内容建立产品与新人群的关联,从而突破增长天花板。


案例2:同仁堂乌鸡白凤丸——IP联名破圈,品牌年轻化跃迁


作为国民级老字号品牌,同仁堂长期绑定“传统养生”形象,目标客群偏年长,年轻女性市场渗透不足;再加上药品功效本身具有一定得认知门槛,品牌更需要找到和年轻用户沟通的新方法、新渠道


品牌基于白皮书中“颜值自律党”人群的需求进行趋势锚定,捕捉到女性白领“养气色”诉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将核心产品同仁堂乌鸡白凤丸的功效,专业功效词转译为年轻用户易懂的“养出自然好气色”,契合其对“内调外养”的时尚追求。


同时,同仁堂与小红书头部IP“小美说”联合发起“活出美力不是虚的”主题活动,借IP影响力穿透核心与高潜人群,将品牌理念与“女性力量美学”深度绑定,弱化传统养生的刻板印象。


由此,同仁堂乌鸡白凤丸在线上通过信息流定向触达年轻女性,结合热门趋势榜单、搜索拦截承接需求,邀请优质KOL种草;线下举办快闪活动扩大声量,同时通过H5任务、惊喜盒子等玩法激励用户分享UGC内容,最终,活动总曝光达2.27亿,产品人群资产增长37.3%,品牌NPS值提升35.8%,女性用户占比显著提升,成功实现品牌年轻化跃迁,让“老字号”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活力。(数据来源:小红书数据中台,2025.3)



黑马观察成熟品牌通过小红书IP联名营销打破固有形象,将传统功效转译为年轻用户关注的生活场景与情绪价值;借助“线上内容种草+线下活动造势”的全渠道联动,精准触达细分人群,实现品牌心智焕新与用户结构优化。 


案例3:beU——情绪共鸣,传递品牌温度


beU所在的计生用品行业营销往往聚焦功能卖点,忽视了女性用户的情感需求,导致品牌认同感弱,用户复购意愿低,品牌间难以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beU就遵循白皮书“涟漪模型”所阐述的意义动机,从情绪价值挖掘切入并洞察到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渴望安心感、被理解”的核心需求,将品牌定位从“计生产品”升级为“女性闺蜜”,主打“温柔守护”的情感主张。


在内容运营上,品牌在小红书热点话题#红温 下,鼓励用户分享亲密关系中的小忐忑与小美好。品牌在线上直播与线下互动中自然植入产品核心卖点,构建起“分享-体验-转化”链路,在传播裂变中让科技变得温柔可触,实现品牌与用户的双向奔赴。


小红书NPS、互动率等指标监测营销效果显示,短短一年之内品牌GMV同比增长19121%,ROI环比增长66.79%,成功建立起差异化的情感品牌形象。 (数据来源:小红书数据中台,2024.8-2025.7)



黑马观察医药健康品牌不仅要专研产品,更要传递情绪。小红书能够帮助品牌捕捉用户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通过共鸣式内容打造有温度的品牌形象,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进而提升用户忠诚度与复购率。


总之,基于趋势洞察又以案例验证,小红书为品牌铺就了从“心智占领”到“生意增长”的清晰路径。通过前瞻风向、找对人群,并听懂ta们未被言说的需求,小红书以真实的社区内容打动用户,也以可衡量的增长赋能品牌。 

 

写在最后


在黑马看来,健康营销本质,是将专业价值转化为生活解决方案。


《小红书 × 尼尔森IQ 2025-2026医药健康行业消费趋势白皮书》就清晰地指出:健康消费已从功能满足走向意义追寻,从病后补救走向日常管理。而小红书,正是那个能够理解“人”、能够承接“需求”、能够建立“信任”的平台。


在这个消费者越来越信“人”而非信“广告”的时代,小红书提供的不是流量,而是共识;不是曝光,而是信任——而这,正是任何行业品牌都稀缺也需要的重要战略资产。


对于那些仍在观望的品牌而言,小红书已不是“要不要投”的选择题,而是“如何投好”的必答题。抢占这片生态蓝海与增长阵地,不仅能实现短期销量突破,更能建立起以内容为核心的长期竞争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医药健康行业的破局者将会是那些前瞻趋势、善用人群策略、懂得以内容连接用户的品牌。因为ta们懂得:最好的健康营销,不是单纯的产品推销,而是以人为核心,帮助用户过得更好——而这,正是小红书的价值所在。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