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米其林“复制”米其林
发布时间:2025-11-10 09:54 浏览量:1567
提到米其林,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估计90%的人会说:
米其林指南(餐厅)!
在美食可以治愈一切的时代,“米其林指南”不仅成为餐饮品牌的金字招牌,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如何让米其林在复合物上的创新故事,也能像“米其林指南”一样,可以被中国消费者感知并接受呢?
在中国,米其林开始“复制”米其林。
大叔在《刷屏》里多次强调过,在传播上,企业应该多借势,少造势。
因为借势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在去中心化传播和媒介粉尘化之下,企业想要造势太难了,反而大部分“造势”案例可能是负面刷屏。
米其林在最近1个多月,就抓住2次借势机会,一次是中秋节,一次是进博会。
先说中秋节。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不仅象征团圆,也寄托着人类对未知的仰望与追寻。今年的中秋节,又和十一国庆假期合并。
米其林在上海北外滩、广州永庆坊、成都春熙路,三个最热门地段,搭建了一个“巨型月球”艺术装置,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现场打卡。

你可能会问:米其林和月亮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凭借领先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解决方案,米其林为月球探测车研发了免充气轮胎。
该轮胎能承受太空环境中从-240℃至超过100℃的剧烈温差,并在强辐射环境和松软月壤中仍保持稳定抓地性与抗磨损能力,能够承受数百万次形变循环。

在现场,消费者不仅可以和巨型月亮打卡,发朋友圈,还能零距离接触米其林在聚合物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上的创新。


通过中秋节活动,大家才了解到,米其林的轮胎已经广泛运用在自行车、摩托车、轿车、卡车、飞机等出行工具上,但其实,米其林的复合物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低碳能源、医疗等高要求领域,可以说,米其林几乎无处不在。


再说进博会。
进博会举办到第八届,已经形成一个“传播峰值”,即:
对于在中国的国际品牌来说,进博会已经成为其面向中国媒体和合作伙伴的最高舞台。
如何把复杂的、晦涩的“复合物科技”变成可感知、可互动的信息和体验呢?
米其林整了一个大活儿!
米其林以中国水墨与山河意境为设计灵感,融合未来科技感,首次以复合物为核心叙事,将抽象的复合物科技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沉浸式创新体验。
展台从轮胎的五种核心材料出发,提炼出五色印记,既象征材料性能,也呼应山河意象,材料的精密融合铸就轮胎这一终极复合物。

米其林在现场一共构建了8个沉浸场景,分别是:山河起源—湿地水径—初雪平原—川陆纵横—苍穹足迹—无界之海—山河入馔—永续山河。
不仅展示了米其林在复合物的深厚积淀,并以场景化体验和互动的方式,让所有参观者都能直观感知到米其林在交通出行、建筑、航空航天、低碳能源及医疗等领域已经在发挥关键作用。



当然,现场最热门的打卡点是首次在进博会亮相的“复合涂层面料打造的刚性充气艇”。
如果只是展示“面料”,观众没感知。米其林直接通过“场景重构”,完美展示了这个“面料”的性能。

现场,采用米其林旗下Flexible Composite Group(以下简称“FCG”)复合涂层面料打造的刚性充气艇!因为FCG复合涂层面料具有:超强撕裂强度、出色的耐磨性能、优异的抗紫外线、抗老化和耐水解性能,以及长期的稳定气密性!
当然,除了FCG复合涂层面料,米其林多款明星轮胎变成“艺术品”,分别成为其他几个沉浸场景展区的主角,向观众展示了米其林在轿车、卡车、航空等多个应用场景下,通过在复合物上的创新,如何实现更加安全、更加耐用、更加环保。



对于米其林复合物技术在公众沟通上“复制”米其林指南的做法,大叔谈3点感受。
1、企业传播都该先“复制”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目光都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反而忽视了自己。
大叔经常强调,不管是研究一篇10万文章,还是一个播放量破百万的短视频,企业传播首先应该“复制”自己做过的爆款,而不是盯着别人。大叔看到,其实很多优秀的自媒体人也是如此,我至少看过好几个博主,都在起标题这件事上,“复制”自己之前的爆款,包括大叔在内。
对米其林来说,如何把“米其林指南”的大众影响力,转移到“米其林复合物”的创新故事呢?大叔认为,就是复制自己成功的IP打法,比如要把传统2B的沟通方式改成2C,把晦涩难懂的物理化学知识变成装置艺术甚至是网红打卡点,主动借势中秋节和进博会两个传播大节点,去主动拥抱大众。
2、情绪价值沟通要先于功能价值。
蔡钰的《情绪价值》里,提出一个公式:
产品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
她强调,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在凸显。但在很多2B传播中,企业不自觉就会陷入功能价值。但大家往往忽视一个现实:消费者是没有义务了解你多牛的,除非你能勾起消费者的兴趣。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叔认为,并不是功能价值传播不重要了,而是需要在其外层包裹一层“情绪价值”,才能更有穿透力,更能共情。
以本案为例,我们看到,米其林选择中秋节在热门地标做线下装置艺术,这种做法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很流行,但在轮胎或者复合材料的2B品牌,几乎没见过。但消费者会为了和大月亮合个影,在朋友圈发个中秋节美照,给品牌一个时间和空间,来讲自己的故事,米其林就借助中秋节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中秋就是情绪价值,是一个“钩子”或者一层“糖衣”。

在进博会上,米其林打造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沉浸式展台体验,也是情绪价值+功能价值的逻辑,在媒体眼中就能脱颖而出。
3、所有品牌都应该学会“平视沟通”。
在社交媒体,品牌和消费者,也已经进入平权时代。大叔经常说,小红书已经不仅仅是个种草平台,而是舆情爆发的出口。品牌呢,则是主打一个“听劝”,希望与消费者打成一片。
对于像米其林这样,已经有136年历史的国际品牌来说,对新一代消费者沟通需要更创新,因为历史“厚重”,品牌光环很强,传播需要契合新一代消费者的传播语境。怎么办?放下身段。
大叔前几天刚出了趟国,吃了几家米其林餐厅。我的感受是,米其林指南,不仅有追求全方位精致体验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也通过必比登推介,推荐藏于闹市,烟火气十足宝藏小店。
米其林怎么“复制”米其林呢?我们看到,米其林的复合材料技术,全球顶级了,但要做公众沟通,也需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啊。因此,我们才能在北外滩和春熙路以及进博会,看到007电影里才有的特殊面料打造的充气艇,太空科幻电影里作为标配的月球探测车,甚至在现场摸摸和听听。
最后,大叔稍微做个总结。
从“米其林指南”到“高科技复合物”,米其林完成了一次品牌的阶段性“自我复制”。通过借势公共节点,将晦涩的技术包裹在艺术与情感之中,用“平视沟通”取代了技术参数堆砌,米其林将品牌已有的核心价值,通过公众可感知、愿参与的方式“翻译”出来,从而在其他领域再次赢得信任。
你怎么看此事呢?欢迎留言区聊聊。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