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金瞳奖 五月天 可口可乐 bangX AIGC 瑞幸 品牌 麦当劳 汽车 广告 新年 CNY 春节 美团
清除历史

全运会“戏精番茄”刷屏,“年度最佳”地铁广告诞生了!

发布时间:2025-11-13 10:36     浏览量:2257


亨氏Heinz 借势营销 地铁广告

作者 | 欧阳睿     来源 | 4A广告文案


最近全运会期间,广州地铁里的一组“戏精”番茄广告刷屏了!

亨氏番茄酱的这组全运会广告仅凭34颗“戏精”番茄就在社交媒体上引爆话题,被网友称为“今年最佳地铁广告” 。



初看这组广告的时候,或许你会不以为意。

第一眼:平平无奇,这是在玩“大家一起来找茬吗”?



凑近一看:原谅我的声音大了点,膝盖给你!



原来每一颗番茄的叶子,都对应了全运会的一种运动。



34颗番茄,对应34个比赛项目,这脑洞,太绝了!



无论是举重上上托举的动作,排球纵身跃起的动作,体操鞍马的动作,还是射击的手势,每一个番茄叶动作都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武术选手抱拳运气、攀岩选手向上发力、冲浪者保持平衡、棒球手奋力挥棒......竟然能在一颗番茄上呈现。


不光设计高级,文案也高级。“想赢的番茄在亨氏里”一语双关。



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出类拔萃的番茄,才能被亨氏选中做成番茄酱,表达亨氏选用的都是上等番茄,原料精挑细选。


图片


既契合了全运会的拼搏精神,又突出了产品选材的用心,实在是太高了!


优秀的借势营销从来不是简单地绑定热点,而是找到品牌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亨氏抓住了“筛选”这一概念。就像运动员需要经过激烈竞争才能脱颖而出,亨氏的番茄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赢家”。

这种概念上的巧妙对应,让品牌信息的传递变得自然而不生硬。

突然就懂了,好的设计自己会说话,无需过多的文字赘述,受众一眼就能get。


虽然不是全运会官方赞助商,但是亨氏靠着这组创意出彩的海报抢尽了风头,成为全运会期间热度最高的品牌广告。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这套广告的反馈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

“一整个爱这个广告”、“终于不是AI生成的千篇一律的广告了”、“这才是创意”,类似的评价在相关帖子下比比皆是。

亨氏广告的走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当前常见广告形式的厌倦与对“真诚创意”的共鸣。

有网友在地铁广告评论区直言:“可以让地铁里全是这种正常审美正常的广告吗,不想看那个创始人嘟嘴自拍的招聘广告”。



在AI批量生成广告、同质化、视觉霸凌内容泛滥的当下,亨氏选择用手工打磨的巧思替代技术堆砌,用贴近生活的天然元素替代悬浮特效,恰好戳中了大众对“不打扰、有温度”广告的期待。

这样的创意广告看得人都浑身舒坦,这不比AI广告强多了!



网友纷纷点赞品牌:“特别像经济上行时的广告,而不是莫名其妙儿歌+单字洗脑式广告”。

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网友发现,现实中的番茄真是这样的。



原来创意不用靠特效,生活里藏着最好的灵感。

图片


这才是创意来源于生活的最生动诠释。


不过网友调侃,马术表演没有马就显得偷感十足。



这种审美共鸣不仅停留在表面,更引发了关于广告行业创意的深层讨论。


网友发出了心底的呐喊:“中国的广告审美能正常崛起吗,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者们的想法绝对不差,就是上层(或甲方)不然他们的想法完美地表达出来。这砍一刀那砍一刀,最后又变成大字号直观广告”。

这条高赞评论,道出了行业痛点。

图片

亨氏这组广告的成功表明,消费者不是不爱看广告,只是不爱看不走心的广告,有温度、有巧思的创意,依然能赢得消费者的自发传播。


这充分证明了,有品位的甲方很重要。



创意团队 Heaven&Hell负责人李丹表示,从6月就开始比稿,原本要赶成都大运会,最后改到了全运会。



一开始创意团队倾向于红色底,和客户battle了很久很久,用尽浑身谋略,但客户最终选择了浅色底。


浅色底海报设计:


图片


红色底海报设计:


图片

亨氏最终选用了浅米底色,让鲜红番茄与翠绿叶片的对比更强烈,事实证明浅色底确实更加吸睛突出产品。


为了让番茄梗能够形似运动员,创意团队找了各个相关运动形象,力求形似神似:



最后再用3维软件建模渲染完成。



图片


亨氏甚至还出了动态视频,展示每一颗运动番茄变为自家产品包装的过程。更好地诠释了主题文案“想赢的番茄在亨氏里”。

其实,番茄模拟人物动态的创意并不是亨氏首创,有网友去年画的漫画就用了类似的创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国外还有更早的创意



但是亨氏这组创意海报能最终能爆火,离不开天时地利和人和。



只有广告人才懂这种创意海报能出街的难能可贵。


这年头听劝的品牌不多了,亨氏真是一个很好的甲方。


网友吐槽,其实国内其实从来不缺真正有创意的设计师和广告人,缺的是允许创意面世的土壤,比如开明有审美+尊重广告师个人意愿的领导和甲方。


亨氏作为总部扎根于广州的品牌,选择在广州本地的高铁站、地铁站和电梯广告位投放这组海报,精准锁定了关注全运会的受众群体。

不光有地铁横屏海报,亨氏还围绕#想赢的姿态# 主题,为每项运动都写了一句文案:

马术,是我驾驭胜利的艺术
——马术篇

用身体,去回答人体的可能
——体操篇

我的举重若轻,胜过地心引力
——举重篇

每一划,都在力争上游
——游泳篇

这一跃,水花也叹为观止
——跳水篇

这一拍,和想赢的自己合拍
——乒乓球篇

不得不说这些文案和视觉结合,成为点睛之笔。


亨氏的创意广告审美一直在线,这个品牌的创意营销史堪称一部“不好好卖酱,偏偏要靠创意”的出圈史。

春节期间,亨氏还发起过“调味卷帘门”活动。品牌结合中国春节期间各地小餐馆暂时歇业的习惯,将闭店餐馆的卷帘门变成临时广告牌,上面贴着各种用亨氏番茄酱做中国菜的菜谱和番茄酱试吃小包装。

图片


通过把歇业餐厅卷帘门变成 “菜谱广告牌”,附赠迷你番茄酱,一举拿下戛纳创意节媒介狮铜奖。


图片

更有趣的是,今年夏天,亨氏还给番茄酱策划了一场联姻。

走进电梯很难不被电梯里的“大喜日子”海报吸引,还以为谁办婚礼,结果是番茄牛腩和亨氏番茄酱“结婚”,一包包亨氏番茄酱串连起来,高高挂起,很像中国家庭办喜事时悬挂的鞭炮。

图片

这些创意都在做同一件事:将西式番茄酱融入中式餐饮场景,通过串联一个又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创意,亨氏实现了从产品教育,到功能教育,再到情感共鸣的跃升。

亨氏这组番茄广告的成功,揭示了优秀广告创意的核心价值。它证明了一点:好的创意自己会说话,无需过多文字赘述,受众一眼就能get到。

创意的本质是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

亨氏通过“运动番茄”的创意,将品牌认知自然融入场景,不强行推销产品,却通过“番茄+运动”的强关联,悄悄强化了“亨氏=优质番茄”的核心记忆。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消费者对硬广越来越抵触。亨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和记住。

正如一位网友所评论:“看到番茄就想起亨氏,这波植入比喊一百句口号都管用。”

它不强求即时转化,更注重品牌好感的长期积累。真正优质的创意,不只是将信息塞进用户眼中,更要精准触达其情感与价值观,引发共鸣,甚至让人回味。

亨氏这组广告引发的自发传播证明,创意的本质是沟通,而非灌输。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1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