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金瞳奖 京东 品牌 五月天 亨氏 麦当劳 广告 瑞幸 汽车 新年 春节 AI CNY AIGC
清除历史

好奇心周报丨越“痛”越火,“痛金”正在重塑黄金消费法则

发布时间:2025-11-20 10:55     浏览量:1475


借势 品牌 案例 爆款 娱乐 00后 黄金 动漫

好奇心周报:剧星传媒原创专栏,关注营销行业话题,不装逼,不套路,带着一颗好奇心,拨云见日,探究底层逻辑。


黄金被视作稳固的投资工具、家族财富的象征,与婚嫁传承等重大仪式紧密相连。它沉重、可靠,价值与克重深度绑定。近年来,一股全新的消费浪潮正悄然改写这片金色疆域的规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抱设计更轻盈、更具情感连结的IP联名金饰——“痛金”。


图片

周大福与Chiikawa的联名0.2克的迷你挂件标价560元,折合每克价格高达2800元,价位直逼奢侈品。老庙黄金与《天官赐福》合作推出的金钞仅重0.2克,却以“520元”的浪漫概念定价,折算每克高达2600元,是当时基础金价的数倍。老凤祥与《崩坏:星穹铁道》的联名金钞,规格仅1克,定价899元,在二手市场一度被炒至近3000元。此外,周生生与泡泡玛特Dimoo合作的转运珠、周大福的史迪奇手链等,同样引发抢购热潮。

图片

综合来看,黄金品牌的联名实践共同定义了一种新的黄金消费品类:以高单价、小克重和极强的情感附加值,将黄金从按克计价的“贵金属资产”,重塑为按件定价的“情感奢侈品”与“圈层收藏品”。

黄金“价值”的三重翻转


“痛金”的出现,让黄金所承载的价值在年轻人的场域里实现三重翻转。

No.1

价值属性的转换


产品从纯粹的“金属材料”转换为承载IP灵魂与情感的“文化载体”。黄金本身的价值退居背景,而IP所代表的动漫宇宙、角色故事和圈层认同成为核心,消费者购买的实质是IP的“情感切片”。


No.2

定价逻辑的转换


定价依据从“原料克重×金价+工费”的物理公式,转向了“IP情感溢价+设计美学+社交价值”的心理公式。这使得每克数千元的高单价得以成立,因为它对标的不再是金价,而是精品玩具、潮流配饰等“轻奢品”的定价体系。


No.3

消费场景的转换


消费行为从面向家族传承、资产配置的“高门槛投资”,转变为面向自我奖赏、兴趣收藏和社交分享的“日常化悦己消费”。小克重、系列化、强设计的特点,精准地击穿了年轻圈层的消费心理防线,将购买行为无缝嵌入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中。


图片


“痛金”带来的5大营销启示


“痛金”背后的消费逻辑对消费品行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No.1

从“保值”到“悦己”,唤醒情绪价值


年轻人购买“痛金”的核心驱动力是“我喜欢”“我开心”。IP联名连接的是群体记忆与身份认同,让冰冷的金属转变为有温度、有故事的精神伙伴,成为年轻人表达圈层归属的符号。品牌需要成为情感的“翻译官”,不仅销售产品,更要输出故事、情怀与归属感,让产品成为承载兴趣、记忆与认同的载体,实现与用户的深度绑定。


No.2

金属货币到“社交货币”,驱动自发传播


社交平台上,“痛金”展示和IP联动介绍,构成了产品的自来水广告。在社交媒体时代,产品本身就是内容,迷你金饰的可爱形态、IP联名的圈层认同,都具备高传播性,能轻易转化为用户的社交资产。营销可以“创造可分享的瞬间”。设计高颜值包装、策划仪式感开箱体验,激励用户生成内容,让产品成为社交对话的开端,实现病毒式传播。


图片


No.3

降低决策门槛,打造 “入门级奢侈品”


“痛金”普遍采用小克重设计,极大降低了消费决策的心理门槛,消解了传统黄金的高价压力。品牌可以构建“入门即收藏”的消费体系,以低价基础款引流,再通过系列化设计、限定款推出激发收藏欲望,引导用户从单次购买走向持续收藏,逐步提升消费客单价。


No.4

聚合价值势能,借势热点引爆


黄金作为具有保值功能的贵金属,天然具备资产属性和抗风险能力,与各类IP的情感价值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收藏意义,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情感+实用”的双重锚点,使其更显珍贵、更值得收藏。与此同时,黄金投资市场近年持续升温,叠加IP本身的巨大流量,都让“痛金”合作高效转化为品牌的关注度与购买力。品牌在为产品注入情感价值的同时,若能结合或强化其固有的实用价值,形成“情感+实用”的双轮驱动,将能更有效地打动消费者。

No.5

系列化与游戏化,构建收藏的乐趣


用户购买“痛金”的行为,酷似集盲盒——搜集不同样式的IP系列、解锁限定款,收集过程带来的满足感不亚于产品本身。营销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互动,比如收藏图鉴、推出限定款、提供专属收藏册或展示盒,让购买成为一场有趣、有目标的长期旅程,从而提升用户喜好度与复购率。


图片

“痛金”的崛起,为我们带来了关于黄金“价值”的再次思考。在情感驱动消费的时代,真正的“硬通货“未必是物理意义上的金属,那些能够连接心灵、激发共鸣的故事与符号,有时会更受欢迎。
注:本文系广告门企业用户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作为该用户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