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cny 泡泡玛特 文案 机器人 美团 bangx 品牌 瑞幸 广告 金瞳奖 可口可乐 新年 ai 春节 小红书
清除历史

耐克“摆摊卖煲汤”?这波神操作打败广东文旅!

发布时间:2025-11-20 11:39     浏览量:613


耐克广告

作者 | 欧阳睿     来源 | 4A广告文案


几个靓汤档口,一排红色省凳,“老火煲足廿一年”的标语,烟火味十足的砂锅。

如果不是档口上那句熟悉的“Just Do It”,估计没人想到这竟是耐克的营销活动。

图片

耐克在广东开始“摆摊卖煲汤”了。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卖煲汤

几个靓汤档口整齐排列,旁边是一排充满广东特色的红色省凳,“老火煲足廿一年” 的宣传标语充满了地道的广东韵味,再加上烟火味十足的砂锅,让人仿佛置身于广东的传统汤铺之中。



若不是档口上那句熟悉的 “just do it”,很难有人能将其与耐克这个运动品牌联系起来。


更绝的是,就连汤勺都被巧妙地爆改成了耐克 logo 的勾子形状。


如此别出心裁的设计,也难怪鬼才网友们会整出全新的口号 “just do eat”。 

图片

这一系列看似奇特的操作,实则是耐克「落足料,点会冇料到」系列营销中的重要一环。

耐克与广州荔湾的煲汤老店松苑浓汤广府菜联手,共同推出了线下快闪店,打造了一个充满广式风情的“足料汤铺”。

图片

耐克将自身品牌与广东独特的 “食” 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从档口的布置到餐具的设计,再到宣传标语的选用,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展现了对广东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尊重。

这种对地域文化的精准把握,不仅让耐克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也为其本土化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食材中的体育精神
苏炳添的“煲汤哲学”


耐克这次营销活动,选择了一个极具广东特色的切入点——煲汤文化。


在广东人的饮食哲学中,煲汤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与运动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耐克巧妙地将“落足料,点会冇料到”这句粤语俗语作为核心传播概念,把煲汤的“舍得下料”与运动的“全力以赴”有机连接起来。 

图片

这句俚语翻译成普通话,意思是“舍得下料,怎会没收获”,精准传达了运动训练中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为提升广告的说服力,耐克邀请了广东籍运动员苏炳添担任主角。

在耐克与苏炳添携手打造的 “煲汤纪录片” 中,这位“亚洲飞人”在短片中没有出现在赛道上,而是穿梭于菜市场,精心挑选各种煲汤食材。


广告镜头细腻地捕捉了苏炳添选购食材的过程,并将每种食材与运动员的训练经历巧妙映射。

“煲汤,怎么少得了盐?” 摊主的话语简单却富有深意,随即镜头切换到报纸上,“汗水结成盐花” 的字样映入眼帘。这巧妙的转场,将盐与苏炳添训练时流淌的汗水紧密相连。


图片


苏炳添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无数次在跑道上挥洒汗水,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他对梦想的追求和对卓越的执着。

盐,不仅仅是煲汤的必备调料,更是他运动生涯中辛勤付出的结晶。

当苏炳添来到苦瓜摊前,一句 “吃点苦,又有什么好怕的”,瞬间将苦瓜的 “苦” 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经历的艰辛、伤病联系在一起。

旁边报纸上关于韧带受伤的新闻,更是将这种 “苦” 具象化,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运动员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1763377491663126.jpg

苏炳添在其运动生涯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过伤病的困扰,但他从未因此而退缩,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挫折。

桔子在粤语中有 “得个吉” 的说法,寓意着 “一场空”。

“付出了没结果,那就多试几次”,苏炳添拿起桔子时的坚定神情,让人不禁联想到他在突破运动瓶颈时所经历的无数次失败与尝试。

图片

在田径赛场上,每一次成绩的突破都绝非易事,需要运动员不断地调整训练方法、挑战自我极限。苏炳添在面对长期无法突破的困境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 

买鸡腿的场景则暗喻着苏炳添为了突破自我,敢于推翻十几年肌肉记忆,更换起跑脚的勇气。

他的这种敢于突破常规、挑战自我的精神,正是耐克 “Just Do It” 精神的生动体现。 

1763377434435987.jpg

而那罐 “廿一年神级陈皮”,无疑是整个短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元素。陈皮越陈越香,年份越久,价值越高。

1763377434504385.jpg

苏炳添从13岁开始踏上田径之路,到如今,二十一年的职业生涯,就如同这罐历经岁月沉淀的陈皮,在不断的磨砺和积累中,他的经验和心态愈发成熟,成为了他在赛场上的稳固力量。

“标准够高,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这句旁白不仅是对陈皮的赞美,更是对苏炳添长期自律训练、追求卓越的高度认可

盐对应训练时汗水结成的盐花,苦瓜隐喻面对伤病与瓶颈时的艰难挑战,桔子象征挫折后的坚持,鸡腿代表敢于推翻十几年肌肉记忆重新出发的勇气,而廿一年陈皮则体现了长期的自律与沉淀。

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耐克的创意下,成了运动精神的生动隐喻。

耐克本土化营销的地域实践

这支广告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创意概念,更在于执行层面的精细打磨。耐克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将广东人的生活智慧与运动精神完美融合。

当镜头跟随苏炳添在菜市场选购食材时,巧妙地带入了报纸上对他运动生涯的报道,赋予了日常购物更深层的意义。

在片尾处,菜市场老板问苏炳添,“要走啦?” 苏炳添应到:“到时候啦。” 这看似简单的对话,却饱含着无尽的感慨和不舍。

图片

这支广告片选择在全运会期间发布别有深意。

苏炳添已透露将在全运会后退役,本次全运会的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正是他的“最后一舞”。

然而,广告末尾,苏炳添把胡萝卜递给年轻运动员说 “先试试再说”,这一动作瞬间将耐克的 “Just Do It” 精神传递给了新一代运动员,也为整个短片画上了一个充满希望和传承的句号。

图片

胡萝卜在这里成为了接力棒的象征,寓意着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推出 “煲汤纪录片” 的同时,耐克还同步发布了一套系列主题海报。

这一系列海报同样以 “足料配方” 为核心概念,邀请了苏炳添、潘家杰、胡熙宸、邱远青、王文静与潘睿彦六位来自广东的运动员出镜。


运动员在各自的运动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们的参与不仅为海报增添了专业性和可信度,也进一步强化了耐克与广东地区的紧密联系。

海报的整体设计风格简洁而富有力量感,背景采用了大面积的纯色,将观众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在运动员身上。


每一位运动员都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海报中,他们的表情坚定而自信,眼神中透露出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旨在展现运动员们在运动中的专注和激情,以及他们所具备的强大运动能力。


海报中融入的广东元素以及 “落足料,点会冇料到” 的主题,进一步强化了耐克的本土化营销效果,使品牌更加贴近广东消费者的生活和文化,增强了品牌的亲和力和认同感。


耐克此次营销活动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对地方文化的深度理解而非表面借用。

有网友评价:“这个广告策划对广东文化的了解完全打败整个广东文旅。”

图片

耐克没有简单地将品牌符号强加于本地文化之上,而是通过挖掘煲汤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品牌核心理念进行有机融合。广东人表示感受到了尊重与诚意。

图片

这种文化融合的背后,是耐克对当下营销环境的敏锐洞察。在过度商业化的社会中,消费者愈发渴望真诚、有深度、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品牌传播。

耐克借助广东人熟悉的煲汤过程,隐喻运动员背后的付出与坚持,让品牌精神变得更可感知、更易理解。

此外,耐克还巧妙地将全球品牌口号“Just Do It”本土化为广东人熟悉的“落足料,点会冇料到”,既保留了品牌的核心信息,又赋予了它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种“全球思考,本地行动”的策略,让耐克在保持国际品牌形象的同时,也能与当地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

从营销效果来看,这种深植于本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仅能提升品牌的亲和力和认同度,还能引发消费者的自发传播。  耐克通过线下快闪店、短视频和系列海报的组合拳,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传播矩阵,覆盖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接触点。

2025年,耐克将经典口号“Just Do It”改为“Why Do It”,从强调行动到反思动机,体现了品牌传播策略的重大转变。

此次广东营销正是这一全球战略的本土化实践。“先试试再说”正是“Why Do It”的广东版表达,将全球品牌理念与地域文化智慧相结合。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正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图景:不做表面的文化符号搬运,而是深入挖掘中国各地的文化精髓,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让品牌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当广东消费者拿着耐克汤勺品尝“苏神添好料靓汤”时,当“Just Do It”变成广东人口中的“试下先啦”时,耐克已超越了运动品牌的身份,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