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好奇心周报丨从二次元到AI,解码“数字人”营销的生意经
发布时间:2025-11-24 09:45 浏览量:163
好奇心周报:剧星传媒原创专栏,关注营销行业话题,不装逼,不套路,带着一颗好奇心,拨云见日,探究底层逻辑。
布置精美的直播间内,AI驱动的数字员工24小时不间断播报、答疑、带货;而另一边,身着二次元虚拟形象的“中之人”在屏幕前谈笑风生,与粉丝建立深厚情感联结。二者共同构成了繁荣的虚拟内容生态,也代表着不可忽视的数字人营销市场。



以“AI”为本的效率工具
由AI驱动的数字人,灵魂根植于“算法”。它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与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自主交互,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高效率与可复制性。它们的目标是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重复性工作,或作为人类的数字分身延伸能力边界。从央视的AI手语主播到直播间的数字主播,这些典型代表提供的是稳定可靠的服务,它们更像是精心打造的数字员工,在降本增效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相比之下,虚拟主播(Vtuber)的魅力依赖于幕后的“中之人”。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建立在情感投射与社群共建之上。从Live2D到3D建模,所有技术进步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之人”的表演,让真实的人格魅力通过虚拟形象得以充分展现,而非取代他/她。B站、抖音上的众多虚拟主播,如A-SOUL等,其粉丝追随的正是通过虚拟形象展现的真实个性与才华。

Vtuber-绊爱
AI数字人的风险则更多源于“技术与管理”:AI对话内容的不可控易触碰监管红线,导致直播间被“秒封”;深度伪造技术可能被恶意用于创建名人数字分身进行欺诈;当前的数字人若未能实现情感化突破,极易让用户产生“机械感”和审美疲劳,难以建立长期粘性。
虚拟主播与AI数字人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平行赛道。展望未来,虚拟主播将更深入地耕耘“情感与社群”,成为垂直领域的新型KOL,其价值在于不可替代的人格化内容。而虚拟数字人将作为普惠技术,随着成本持续下降,成为中小企业乃至个人都可使用的标准工具,深入电商、教育、政务等各行各业,承担起“数字基建”的职责。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