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泡泡玛特
母亲节
趋势
蒙牛
宝马
麦当劳
NIKE
京东
华为
中秋
肯德基
金瞳奖
AI
520
清除历史
关注
登录


达尔文和吴承恩——一个文案的自荐信
发布时间:2008-04-17 16:11 浏览量:41746
《进化论》和《西游记》讲的都是关于“变化”的故事。
前者说古代猴子变成了今天的人类是个“事实”,人们听了、骂了。后者说石猴变成活猴,最后成了佛,人们听了、乐了。
比起《进化论》所宣扬的猴子变人的科学观点,
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故事更让国人津津乐道。
都是猴子的事,
前者被称为科学,后者被称为故事。
舆论崇尚科学,很多人也觉得做达尔文才会被后世顶礼膜拜。
但吴承恩的目标消费者们并不买账。
他们更愿意花钱听个漂亮有趣的故事,
而不是一种科学观点。
其实两者都很扯淡,
对于彼此不同的目标人群来说,对方是不能够被接受的。
试想,如果让吴承恩和达尔文互换,
《进化论》是不是同样会博得喝彩?
而《西游记》是不是就会连同三藏法师一起,还原其真实的面貌。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为文字在二人的笔下,使命截然不同。
就算是同一种文字,同一个故事,
不同的人,也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
哪怕最单纯的文字罗列,
表达的也不是文字本身,
而是文字背后——书写者的思想。
《西游记》直到今日仍温度不减,被各国人士乐此不疲的翻拍。这不能不说是吴成承的成功。而达尔文仰仗《进化论》对市场的引爆,科学家自身却拥有了非凡的销售力(就算想去骂达尔文也要先买本《进化论》研究一番)。这不正是所有梦想家创造品牌所希望达成的目标吗?
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
谁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好文案?
吴承恩有精准而敏锐的洞察力,对人性的解读渐趋完美,表达更是恰如其分,产品大卖自不必说。
而达尔文用概念引爆市场,贩售品牌的方法,不仅卖出了产品,还赚足了“人气”。
两者着实难分伯仲。
文案究竟是什么?
是在没有找准市场,没有对目标消费者洞悉透彻的情况下,就生拉硬套,“吃什么、拉什么(李亚平语)”的写手?
还是精通生造之术,满纸荒唐言,让曹雪芹看了都能急得从坟墓里跳出来,大呼一把辛酸泪后,再次死去的文学痞子?
现实让我矛盾,让后继者变得近乎疯狂。
这也许是另一种广告,但绝不是文案。
对广告产生记忆的这二十年间,无数大卖特卖的短命商品不经意的验证了一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不理性。
但感性的盲目是短暂的不可再生资源,再宽容的灵魂,也不会愚蠢到被糟蹋两次。
被糟蹋得面目全非的广告圈,
如今到处贴满文人的漫骂,学者的鄙视……
这,究竟是谁的错?
我是文案,所以是我的错。
还好人不是生下来就会写字,
所以我们都“预先被原谅了”。
可是米兰·昆德拉真的能容忍把这句话贴在这里吗?
做一个好文案,需要一个蜕变的过程。
如同进化一样不断修整、完善,最终达到极致。
而极致≠完美
极致=洞悉所需=恰如其分=合适=尊重。
文字应该被尊重,它容许人去驾驭,却不能容忍被随心所欲的玩弄。
尊重文字的文案,才会像吴承恩一样,赢得目标群体的喝彩。
善待文字的文案,才能同达尔文一样,获得持久生命力的同时,让思想绽现无尽光芒。
我要做一个能两者兼而有之的文案,做一个诚实无伪的人。
用真诚的文字,打动人心,感染他人。
我一直在思考。
做文案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是要抛开一切看似冠冕堂皇的崇高理想,为了生计,任现实荼毒我的心灵,麻木的变脑力劳动为体力劳动。
还是要保有热情,努力把品牌要表达的思想恰如其分的传递给目标消费者。
我选择后者。
但不是用声嘶力竭的呐喊去煽情,更不会用蛊惑人心的手段去贩售。
我要用正直的心,努力还文字一份安逸,还现实一种从容,还后继者一个未来。
如今,只悟得这浅浅一点的我,已然在前行的路上。
我不停的思考,却渐渐放慢脚步,
因为我要等你,
等你与我携手,和我们的“目标”做最持久、完美的沟通。
这 就是我的广告观。
我在等你,
在前行的路上。
一名普通的文案
mobile:13522711916
msn:johnfredricchiu@hotmail.com
查看更多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