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键明(某口腔医院营销策划总监)
如果说文案写两句煽情的话,或是巧妙运用了排比之类的技巧,我认为那还称不上走心,走心的文案背后,一定有一个牛逼的洞察。
洞察,这个词就很精妙,就像隔洞窥视,发现消费者心底的秘密。2011年,参加过台北奥美的一个培训,很精彩,我还记得讲师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纸,他对洞察(insight)的描述是我听过最精妙的。他说,一个牛逼的洞察能激发消费者的3重反应。
“啊!你怎么会知道!”(惊讶)
“我也有这种感觉啊!”(强烈的共鸣)
强烈的情绪平复后,TA会对你刮目相看。
“这么多牌子,只有你懂我。”
碰到G点才算赢,其他都输。按这个标准,90%的情感诉求广告都没洞察。不是吗?卖车,就豪华尊贵成功人士,卖鞋,挑战极限永不服输,卖化妆品,就我更美啦我好自信,面对这种广告,观众只能玩手机上厕所剪指甲。而有洞察的广告,能吸住你的眼球,让你陷入思考。
那么,如何写出洞察犀利的文案呢?很多书会告诉你,去做消费者调研。当然很重要,但不意味你就能写出杰作。你了解消费者,不代表你能打动他。你很了解你爸,可是你考了43分,你没给出一个好理由,他照样会打扁你。收集经典广告时,我不断思考它们背后的运作原理,慢慢总结出6个洞察消费者的方法。
一、用消费者“错误”的思维去思考
现在社会很多元化,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营销人应该放下偏见,充分尊重。就算顾客喜欢臭豆腐味的牙膏,你也要理解他。消费者觉得你和他on the same side,情感诉求才可能成功。
一个杰出的案例是《我害怕阅读的人》。当时是天下文化出版社25周年庆,请台湾奥美来做推广,动员目标受众多读书。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很快,每天都有很多创富故事刺激眼球,大家都急着往上爬,工作、应酬、交际,却静不下心读书。一种很常规的营销诉求会是“追求名利太疲惫,在书里找回自己”,或是“富有的不该只是钱包,还有头脑,”类似这样的劝服。但是台湾奥美不这样做。受众不是追求名利吗?我理解你。你做生意,免不了应酬交际,总有一些博学的人侃侃而谈,谈到生意,他们能聊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聊到茶杯,他能说出茶叶的发展历史,他们总是充满魅力,主导话题,当然更容易赢得尊敬和订单,如果你脑袋空空,陪太子读书,岂不是难受?所以兄弟,读点书吧,别被淘汰啦。大家品味下,是这样诉求好,还是劝服好?
摘抄: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
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懂人类学的梵高。懂孙子兵法的甘地。
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的支持着阅读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我祈祷他们永远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们会更轻易击垮我,甚至连打败我的意愿都没有。
结尾部分平静叙述,但是也掩盖不了作者的才华。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懂得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的一小时,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阅读的人,
尤其是,还在阅读的人。
网络上针对这篇文案的评论都是讲他文采如何好,其实他背后的策略才是真正牛逼的,这就是大师和新手的差距。
二、描述发烧友的“神奇”举动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于广告门网站&广告门APP发表。如需转载此文章,必须经得原作者授权同意。
最好看 ZHK8.COM
2015年03月
2请站到总监的座位上
甜兜兜Sarah
2015年03月
请站在总监的位置上,请让客户部的人卖创意而不是传话筒,哈哈哈哈
2015年03月
0我被成功洗脑,各种亮点及衍生想法记满了整张A4
2015年03月
1前天刚在知乎上看过,搬过来的
2015年03月
0牛!
老刘笑世界
2015年12月
0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