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关于热爱与坚持,广告圈的下半场
发布时间:2021-08-30 17:01 浏览量:49652
当谈到中年人足球世界的时候,人们总爱引用麦克阿瑟的一句话:“老兵不会死,他只是悄然隐去”。人生、战争、比赛,职业热爱与生活苟且的较量,哪个不是被这个该死的规则支配着?一群中年人组成的足球俱乐部在用自己的行动挑战这个规则。他们不介意球队的名字S.A.O FC被解读为“骚队”,但如果你注意到三个字母中间的标点,也许会有兴趣知道它是哪三个字母的缩写:Seduction . Attraction . Obsession。
广告门创立于2008年,创始人劳博是一个足球信徒。劳博出差戛纳广告节游历欧洲,总会帮广告圈的老朋友们带回欧洲豪门的当季球衣作为礼物,哪个朋友适合哪个球星,匹配的特别精准到位; 适逢国际重大足球赛事,广告门也会组织圈中好友集体看球,提醒大家工作不易,需要劳逸结合。成立于2008年的S.A.O FC(足球俱乐部)之中,有很多人在广告、创意、传播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他们也参与了这个行业的跌宕起伏。2021年8月,适逢S.A.O FC队庆,有着同样13年历史的S.A.O FC和广告门别出心裁,用一场足球友谊赛互相致敬。
如同广告门每周更新的圈内资讯一样重要,每周的两场足球比赛几乎是S.A.O FC最重要的事情,俱乐部章程中写道:作为一个整体,我们都不拿自己当回事儿,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挺拿自己当回事儿,在这个俱乐部里,没有总、没有星、没有腕儿、没有范儿,只有爷,充满高贵而朴实的大爷(二声)气质。这些爷们,努力的把生活中本该有的美好,重新带回到生活里。
坚持审美,是对自己的尊重
S.A.O FC 可能是业余足球圈里少有的自己设计队服的球队,到目前为止,俱乐部已经推出4套队服,1套两款训练服和一款冬装,以及一系列周边,全部通过独家订制完成。一方面是因为俱乐部元老们对审美有要求,更主要的原因是俱乐部创始团队里有一位令人艳羡的创意总监。在俱乐部的远景目标里,是希望把S.A.O FC做成一个生活方式厂牌的,如果S.A.O FC 是一家公司,那么俱乐部里边的这位创意总监就是首席设计师。
在国潮风和新消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人的审美瓶颈正在被打破,而S.A.O FC的尝试,也在用事实打破着爱踢球的中年男人油腻的偏见。坚持为很多业余足球俱乐部设计队徽的晓川就是S.A.O FC的核心成员之一,让无球可踢的野球爱好者都有归属是他的理想,让所有美术表现发挥到极致是他的坚守。
晓川的作品 S.A.O FC 2021款队服,命名为黑金
晓川的作品 民间足球俱乐部的logo代表作
晓川
S.A.O FC想表达的或许有点矫情,但是,如果这群高龄广告人都不坚持对审美有要求,对自己每场比赛的行头、对自己的“品牌形象”都不在意,那么他们的作业怎么让人相信,而这个行业将走向何方?
不断提纯,才能享受其中
和很多中年足球群体一模一样,S.A.O FC也是经常有酒局的,不同的是他们毫不油腻。比如在2020年,疫情一度让比赛之后的酒局评球论道环节转为线上,随之而来的是一边评球一边云喝酒的模式,这便催生出了一个在喜马拉雅上更新的聊天节目,推动这个变化的是S.A.O FC的创始人,人称主席的老杜。
老杜虽然年龄已经超过四十岁,是被称为俱乐部所有成员一致认为涨球最明显的选手之一,而且带球狂奔的样子非常像梅西。你要知道,在中年足球圈子里,被评论在不断涨球是一件特别容易让人膨胀的事情,越膨胀组酒局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在S.A.O FC里,不断涨球的除了老杜,还有C洵,他正在从一名业余马拉松选手进化成卢卡库那样的神锋。因为不断膨胀,他们两位分别是现任俱乐部主席和换届俱乐部主席的最有力竞争者。他们两位,自然而然,也是最喜欢不断攒酒局的人。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S.A.O FC一直坚持的是内部比赛结果上追求1:1,在过程中追求一种“不断提纯“的精神,像极了酿一瓶好酒,结果上追求口感和质感的平衡,过程上永远对自己要求更高。
不断提纯,让大家在场上都能有意识的总结自己如何能把下一次控球、传球、射门做得更好;能在赛后的神侃中,开放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在每次选人、布阵、调整位置的时候都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且尽可能的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有人说足球就是社会的缩影,通过一起踢球,得到工作中的合作感悟是常有的事情。做广告是千行百业的一个行当,有人说广告行业没落了,S.A.O FC里边的广告人会套用“不断提纯”的底层逻辑给你答案:不是没落,只是我们面对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没有做到很好的提纯。
回想二十年前,中国男足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中国足球和中国广告都毫无疑问的被认为即将蒸蒸日上,走向辉煌。那时候,进入广告行业、就职4A广告公司,成为学习各种专业优秀人才的目标,或者说,那个时代的广告作品是来自各种背景的优秀人才所创造的。二十年后的现在,似乎中国足球和中国广告,都没有当时预见的那样美好。S.A.O FC中,有很多亲身经历那个年代的选手,他们现在仍然活跃在广告行业一线,也坚持每周踢球,在他们心里,踢足球和做广告,似乎有些一样的未被满足的焦虑,他们也试图在工作中和球场上做些呼吁和改变。
斌哥是S.A.O FC中的另一位前4A创意合伙人,跟美术出身的首席设计师晓川不同,斌哥是文案出身,从业十八年有过不少知名4A公司的履历,而且在北京和上海都有过工作经验。斌哥在球场上一名较真儿的攻击手,每次酒局里,都会给俱乐部成员洗洗脑。
当斌哥还是广告业小朋友的时候,他曾请教一位前辈文案,怎么才能写得更好?前辈的回答是:不断写下去。当时不理解,觉得是不是敷衍人,现在回想起来,斌哥感悟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永远不要放弃追求更好的可能”。“可以了”,“就这样吧”,“差不多得了”,这种想法很要命,不管是对作品的要求、对在球场上的表现,还是对体重的控制……(哎为什么要说体重?)斌哥把这份“热爱和坚持”翻译为“人到40的不甘如此,和广告人特有的乐观主义”。
斌哥
创造和凝聚,不负时光
在S.A.O FC的微信群里,除了比赛报名,最能带动大家热情讨论的就是有人翻出来曾经少年的俱乐部成员的老照片:当年的两只野球队赛前大合影,变成了后来的WPP VS Publicis;一场4A联赛前的热身赛,里边创意同学都烫的爆炸头正在变成花白小平头;5-6年前合影里边的创意大拿们有不少离开北京,去了上海、广州、深圳揾食。
2008-球队早期雏形
2014-高碑店兴隆公园
2020.4.4-月亮湾废弃球场
2021.5.19-咏乐汇
广告业算是流动率比较大的职业,在同一城市里同等量级不同公司间换来换去的广告人不在少数。不仅仅一起同事过,一起踢过球似乎更能创造出合作的缘分、更能累积出深厚的信任,因为大家有个共识:一个人在场上踢球的样子,就是他在工作中做事情的样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来验证人品球品格外灵验。一起踢球的人,在一起加班赶稿子是很有乐趣的;一起踢球的人,跨越公司的界限临时帮忙攒一个案子也会不太计较成本和回报;一起踢球的人,即便不在同一个城市,也能在彼此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
在北京广告圈曾经有一支省港联队,因为大部分队员的老家是广东和香港,或者曾经有过广东和香港的广告公司工作经历,因为工作切换,一度不容易组织起来球赛,如今,这支球队已经融入到S.A.O FC之中。
S.A.O FC俱乐部里几乎囊括了泛广告行业中创意、设计、公关、传播、媒体、制片、媒介、艺术、娱乐等所有链条的专业人士,让这些专业人士的时间掌控在自己手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难得的是每周三晚间8点到10点,每周六早晨8点到10点,是这个俱乐部一年四季、全年无休且雷打不动的两个固定活动时段,而且已经坚持七八年没有改变。就凭这一点,在他们身上就能见到时光的惊喜。
S.A.O FC在球技方面的表现也让人有点意外,做广告的人踢足球,总会被误解为形式大于内容,自high强于实力。但是,如同国足选国脚,会把优秀的运动员从四面八方凝聚在一起,二十多年前的广告行业也是聚集了大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S.A.O FC中的年龄比较资深的选手们足球基本功是相当有底蕴的,特别的,他们还不辍学习,经常通过五大联赛的转播从中吸取最新的技战术和教练临场指挥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在S.A.O FC,有一条被称为“后防百岁山”的钢铁后卫线,全部由接近或者超过45岁的大叔组成,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后防绝对核心阿肯,他来自广州。用阿肯家领导的话说,阿肯在场上主要的工作就是骂人,配合上那根不停指指点点的食指,然后静静等待进攻球员的失误。后防百岁山之中,围绕在阿肯身边的是花花,不要被名字所迷惑,他老家重庆,是最奋不顾身的拼命三郎。阿肯和花花,一个是从广州到北京,一个是从重庆到上海(实际情况是重庆-深圳-北京-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北京-上海),曾经是S.A.O FC最硬最霸道的后卫组合,因为广告行业的更迭变化,已经有一年多没在一起踢球了。即便如此,S.A.O FC所有的后卫选手,都会因为他们塑造的凝聚力而勇敢战斗,在外战之中,都不会轻易给对手任何的机会:伟大的S.A.O FC后卫线,继承后防百岁山的光荣传统。阿肯、花花、汤爷、坤哥、大波……会在那一刻精神附体,每一个后卫代表了S.A.O FC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
猜想,读到这里的人,广告和足球,至少有一个是你的理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忠于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都曾用自己年轻的资本奔向理想,假如失去理想,生命之花便会凋零,忠于理想,就会永葆热情与坚持。足球如此,广告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