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重新认识“供销社”,从中探寻新机会。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潇杰
最近,有关供销社“回归”的话题,频上热搜。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这个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竟然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经济地位要提升。
比如,近日一篇《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的报道,吹响了“供销社”即将回归老百姓生活关键位置的“号角”。没想到,让很多没有接触过这一产物的年轻人们兴奋了,因为他们庆幸又多了“考编”的新机会。
与此同时,“供销社概念股”高涨的势头陆续被推起,中农联合、天鹅股份等多家关联上市公司的股票已连续拉升多个涨停,中农联合甚至连续第五日涨停。
事实上,供销社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只是更多是在非零售端的呈现,且国家相关文件多次提到,要鼓励“新型供销社”的发展。只是,这次在二十大结束后的时间节点,政策支持力度更为凸显。
在以前的“精准扶贫”再到现在进行中的“乡村振兴”,供销社在背后的发挥的力量不可忽视,其在农业供应链、下沉市场的终端门店触达,是一般电商、零售企业望尘莫及的,所以在商业竞争的维度上,供销社的强势回归,难以避免以拼多多、大润发为代表的市场化企业要进行“正面刚”。
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品类和品质都无法保障,农民生产力需要大幅提升。供销社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目的是保障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又称之为“计划经济”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商超、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等经营模式层出不穷,让原本由供销社垄断的一些农产品流通逐渐实现市场化运作。在多元主体竞争下,供销社逐渐淡出了普通消费者的视野,但其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
相关推荐
上海市 10 - 13K
上海市 5 - 8K
上海市 10 - 16K
上海市 12 - 18K
上海市 10 - 15K
上海市 7 - 9K
广州市 7 - 9K
上海市 15 - 20K
意见反馈
案例认领
手机号重复绑定
您的手机号
请确定您的下一步操作: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绑定,可能会导致您无法登录之前账号
验证遇到问题?请发送邮件到i@adquan.com联系管理员
文章评论
登录 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