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文稿(含全套PPT)

作者: 源泉

2023-01-02 10:13 浏览 · 70047

分享

收藏(86)


2022年12月31日20:30,深圳市龙华区的深圳书城,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胖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今年是第八场,也是变化较大的一场,罗胖首次离开体育馆走进书店,用22个好故事,为你讲述“这个思路有启发”。


以下是跨年演讲全文,与你分享。


01

 空间、时间与葡萄酒 


你好。我是罗振宇。现在,是2022年12月31日晚上八点半。


这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第8场,也是倒数第13场。


如果你是跨年演讲的老观众,可能看出来了,今年的跨年演讲有点不一样。对,我不像往年,是在一个体育馆里。此时此刻,我正站在一座书店里。这里是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深圳书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对书有一个定义,书是什么?书是广阔生活的保证人



距离2023年还有3个半小时,我想请朋友们坐下来,在这么多“广阔生活的保证人”的陪伴下,咱们聚在一起聊聊天。今天晚上,我给你准备了22个故事,咱们开始。



故事1.《电动车与书店》


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个“补窟窿”的故事。


它就发生在我此刻所在的深圳市龙华区。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我不知道他的姓名,我们就叫他“龙华哥”吧。他37岁,原来开工厂,这两年生意失败,工厂关了,还欠了200万的债。


这大概就是人生谷底的样子吧。


怎么办呢?偶然有一天,他发现,深圳的街头,地铁口到处都停着电动车,许多电动车的座椅上都有破洞。你想,一个多雨的亚热带城市,下雨之后,有洞的座椅坐上去,一裤子的水,会给骑车的人带来很多麻烦。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对别人有用的活儿——去把这些电动车车座的破洞补上。


他就带着一些皮革贴,满大街去找电动车,补好破洞之后,再贴上一张收款二维码,上面写着:“坐凳给您补好了,扫码支付,金额您随意。”


这话听着耳熟。酒桌上常见的词儿:“我干了,您随意。”


等他忙完一天回家,打开手机,发现真的不断有人开始付款,有3块、5块、8块、20块,还有人留言感谢。


第1天操作,总共31笔,收了184块钱。要知道,他补座椅用的皮革贴,每一张的成本在一毛钱左右,所以贴了100张出去,也才10块钱的成本。诶,这个事儿能干!


第二天,收款562块,刨去皮革贴的成本30块,地铁日票25块,挣了大概有500元。


一个新的生计就这么找到了。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是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意方式?还是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在普遍性提高?


而我,倒是从这个故事中再一次看到了一个“做事的人”该有的样子。


拜托深圳的朋友,如果你的电动车恰好也被他补过洞,如果你给他打过钱,还有他的联系方式的话,帮我问候一声。就跟他说,罗胖,也被他这个故事激励到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面对困难,有三种结果。最好的,当然是打赢困难,其次是被困难击败,但还有没有更糟糕的结果呢?

有。那就是被困难定义。



什么叫被困难定义?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那个人在树前赢了一次,就把自己定义成了“可以靠运气活下去的人”。被锁死在一次成败之中,这太糟糕了。


而我们故事当中的这位“龙华哥”,迅速地摆脱了“失败的工厂主”这个定义,开始在别处寻找机会。从制造业的工厂主,到满大街去补车座,这是多大的跨度?这是一种多么强悍的摆脱定义、重启自己的能力?


龙华区有一句话:“无奋斗,不龙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眼里奋斗者的样子,也是我们这代人心目中深圳精神的样子:遇到难处,一边对他人的困境保持同理心,一边不挑不拣,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很多原来看不见的,身边的小机会就会生动地浮现出来。


因为这个故事,当龙华区的朋友邀请我们把跨年演讲放到这里,我们马上就接受了邀请。场地就定在龙华文体中心,一座刚刚落成的体育馆。


但万万没想到,刚刚被这个“补窟窿”的故事激励到,马上就轮到我们自己补窟窿了。


每年,准备跨年演讲,都有一个月的闭关期。2022年11月底,当我们来到深圳的时候,全国还在大面积封控。


你可以回想一下:一个月前,那个时候的社会氛围和自己的心境。


有一天看场地,我站在体育馆里,突然觉得,坏了。


我完全没法想象:今年还能做那种大集会、大舞台、大屏幕式的演讲。即使深圳本地的防疫情况允许,即使我还有勇气像去年那样,一个人面对一万个空座位讲,而如果那个时候的你,还被困在家里,看见这个场景,你会作何感想?我又情何以堪?


我们准备了半年的跨年演讲,就在一个月前,突然变得非常尴尬。简直是进退维谷。


刚才我讲了一个“补窟窿”的故事。现在,我自己突然就面对这么大一个窟窿要补。怎么办?


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那天,我们走出原定的龙华文体中心,一扭头,就看见了这座深圳书城,也就是我今天站的这个地方。一打听,这里居然还是全国首家5G智慧书城。



灵光一闪,一个新想法就冒出来了:今年能不能干脆不用大舞台?也不搞大集会?我就在这个书城里,边走边讲。观众也不用多,因为这里有书香的加持,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走到真实的观众中间。


过去这三年,我们多缺和真实的人近距离、面对面相处的机会啊。


你看,这不就是刚刚“龙华哥”给我的启发吗?宁可被困难击败,也不要被困难定义。



谁说跨年演讲就一定要在体育场里的大舞台?


再深入一想,空间和场景一变,讲法自然也得跟着变了。


既然走到观众的中间,那就不是舞台上的人对舞台下的观众讲话,而是跟老朋友见个面聊个天。那就不能只讲道理、搞论证,咱们就得像几千年前的人过年那样——聚起来,讲故事,然后顺便聊聊自己的启发。


要知道,这可是我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什么时候,跨年演讲不再是那种讲观点、举例子的课堂式宣讲就好了,要是能变成聊天长谈式的口气就好了。


但在原来的那种大屏幕、大集会的场地里,我很难摆脱原来的内容模式。


那今年,把场地一换,这个换内容风格的机会也就来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


你看,刚开始,我只是向“龙华哥”学习,要补上一个自己的窟窿,但没想到,解决了一个问题,还顺带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性。


所以,如果今年你觉得被什么东西困住了,感到此题无解,那也许不必强攻。从这个困难里走出来,别被这个困难定义,到别处看看,带上自己的老问题,找找新的可能性。


爱因斯坦不是说吗?咱别像精神病那样,“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儿,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



做一点不同的事,老问题的新解法没准也就冒出来了。


今天接下来咱们可就这么讲了:


讲故事,讲启发,哪个对你有用,你就拿走哪个。哪个对你没用,你就先存着。


为什么今年我这么强调“启发”?因为我们面对的问题太新了。与其勉强拼凑答案,倒不如让自己修炼成一种“易受启发体质”



所谓“易受启发体质”,就是能在他人的处境中,看到自己问题的影子;能在他人的答案中,找到自己的解题的线索。


我知道,你是这样的人。



故事2.《螃蟹与红酒》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讲老实话的故事。


你说该不该讲老实话?所有人都说,该讲。但遇到具体情境,讲老实话,其实没那么容易。


比如,法国有一家著名的酒庄遇到了一个问题:有一年极端天气导致葡萄的品质大打折扣。你看,这对卖酒的人来说,就是个难题。你不说老实话吧,客户能尝出来;说老实话吧,又怕没人买,这事咋办?


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个广告文案人,舒宸老师(@叫我舒老师),他给这款葡萄酒写了个广告文案:“气候让葡萄略微酸涩,这一杯共敬这一年的不完美。”



我觉得这个文案写得好。好就好在:在这个文案里,“不完美”变成了一个特色。


我就以茶代酒,你此刻也不妨给自己满上,来,咱们隔空,共敬这一年的不完美。


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情况,今年中国夏天高温,大闸蟹的发育受到影响,个头儿比往年小了不少。


那你说,今年大闸蟹的广告文案,该怎么写?


还真有商家,去年的词是:“丰满肥嫩,晶红油润。”今年的仍然是:“丰满肥嫩,晶红油润。”



这就叫不老实。


我的朋友和菜头,提了这么一个方案,叫“今年螃蟹虽小,亦是一期一会”。



你看,大年也好,小年也罢,都是今年。今年过去再也不重来。无论多糟糕的一年,也是自己生命中特别的一年。


哎呀,我觉得这句文案,比葡萄酒那句还要好。


它给我的启发就是,既说了老实话,又呈现了对自己一段经历的珍爱,还保持了对未来的期待,这才是高境界的老实话。始终保持希望,坚持说老实话,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啊。



未来一个月,各个单位都是开年会的时候。我知道好多人都发愁,都挠头,要是这一年业绩不好,年会上可怎么讲。我们的本能反应可能是:大过年的,少谈不愉快的事,多展望未来。但是,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倒觉得,最有价值的态度,应该是:不躲。


我建议你,可以先把这个故事讲给团队里的小伙伴,再把困难和挑战都摊到桌面上,认真分析分析,讨论讨论。只要还对未来抱有信心,承认当前的困难,保持希望,讲老实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故事3.《甘地与糖》


讲老实话有没有更高的境界?我这儿还有一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来自我刚刚出版的这本书,《启发》。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拜见印度的圣雄甘地。



她对甘地说:“求您一件事,我儿子太爱吃糖,医生说这样不好,但我说服不了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您能劝劝他吗?”


甘地说:“你下个月再来吧。”


这位母亲说:“我们走了三天才到这儿,您就开开金口劝劝吧。”


甘地还是坚持说:“不行,你们下个月再来。”


一个月后,那对母子又来了。甘地就对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再吃太多糖了。”小男孩点点头。


这位母亲就问:“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您上个月怎么就不肯说呢?”


甘地说:“因为那时候我也有吃太多糖的习惯。”


你看,张嘴说话很容易;但是只说自己相信和能做到的事,不容易。所以,今年跨年演讲,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


什么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格局、中美博弈分析、投资理财预测,咱们一概不聊。今年的环境复杂到这种程度,每一个讲老实话的人,都不应该假装自己手里有答案,宣称自己看得清未来。


唯一真正有效的策略,就是把思考的指针转向自己。 


所以,今晚,请原谅,我只讲给了我巨大触动的故事,只讲自己身在其中、正在践行的道理。 


但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还不止于此,而是“启发”这个词本身。


到底什么是启发?


我听过对这个词最好的阐释,来自于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叫杰罗姆·布鲁纳。


他说:“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什么意思?这其实是说,人类的知识传承,不是这桶水倒给下一桶水,下一桶又传给另一桶水,而是我们每一个有灵性的人,都有本事在原来信息的基础上,再添点自己的东西,不断地超越过去,还给世界更多的东西。


添加什么东西?就是自己的身体力行啊。这就叫启发。


你看甘地,他其实不需要身体力行之后,才知道吃糖不好。吃糖对身体不好,这就是个道理。但当甘地加入了自己戒糖的行动之后,听在小男孩耳朵里,这句话才更有说服力。


这是说老实话的更高境界:先以自己为道路,再为后来者开路。



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叫:“这个思路有启发!”我跟同事开玩笑说,今年这一场,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卖火柴的小老头”。我一根根地擦亮我自己的火柴,但是期待的,是你能拿到这个火种,也燃烧一部分你自己,它才能变成你的,你也才能传给别人。


明年一年,你肯定也会听很多道理,也会讲给别人很多道理。但在讲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加半句话,说说你自己曾经是怎么干的。哪怕只在道理后面缀四个字:“俺也一样。”


当道理穿过了身体,再传给别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一部分。



故事4.《60秒与10年》


接下来,第四个故事,我讲一个10年毕业的故事。


10年前,我开始干一件事。每天早上,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发一段60秒的语音。我说要坚持做10年,最终坚持完成了。60秒的文稿,合起来有100多万字,一共是3652条。为什么还有零有整的呢?10年啊,中间有两个闰年。这么一想,10年,还真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就在10天前,2022年的12月21号,我终于毕业了,这每天60秒的行为艺术终于结束了。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给自己的《宇宙》写过一段题记:“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


谢谢你。



临别之际,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


我们做了一个60秒语音的合集,打开得到App搜索“60秒”就能免费下载。音频合起来有40多个小时。如果某一天,你在自己的取经路上,需要一点启发,可以像孙悟空呼叫土地公公一样,敲敲金箍棒,我就出来陪你聊一会儿。


这10年,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一段逻辑完整的话,你是怎么做到正好60秒说完的?


说起来都是泪。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反复录,一直录,直到正好60秒。不许加速、不能剪辑,因为那么做用户听得出来。最多的一次,我录了50多遍。


还有很多人问:10年,那么长的时间,有没有没选题,写不出来的时候?


有啊。尤其是刚开始的三个月。记得有一天深夜三点,还有三个多小时就要发语音了,我坐在那里就是想不出来要说什么,那种痛苦,至今记忆犹新。


但是后来好一些了。痛苦着痛苦着,也就习惯了。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件事:和这60秒“共存”。



据说,作家海明威每天停下工作的时候,写最后一句话,往往只写一半,剩下一半第二天开工的时候再写。


为什么这么干?你想啊,每天早上开工的时候,面对的是半句话,那就有一个强烈的冲动把这句话填完。这一天的工作不就顺利开启了吗?


有这么一个洞,让自己想把它填上,这很重要。


这10年的每天60秒,对我来说,就是3652个洞啊,我要把它填上啊。我每天的生活,无论是开会、读书、见人、听课,甚至是吃饭,我那些洞口都在向全世界敞开,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这60秒的素材。所以,我在这60秒上花的时间,可不是每天60秒,而是这10年间的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也想坚持干个什么事,那我这10年收获的启发,其实就是王阳明说的那句话:“持志如心痛。”



心里有一个做事的志向,就像心里有个痛处,时刻提醒着它的存在。不是摩拳擦掌,不是下定决心。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心里的洞,它始终向世界张开,需要我用全部的精力去填满它,到处搜寻资源去完成它。


这才是一件能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的样子。


长期坚持干一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些念头可以像种子一样种下,然后等着它慢慢发芽。


记得几年前,我在网上听到一位女钢琴家的演奏。



她叫罗维,罗辑思维的“罗”,罗辑思维的“维”。当时我就想,罗辑思维这10年60秒结束那天,也许我可以请她一起来办个音乐会。不仅因为她的艺术造诣,也因为她的这个名字:罗~维,罗辑思维有头有尾,多好。


你看,这个念头一起,今天还就成真了。我身边的这位钢琴家,就是罗维。


巧的是,我们今年在深圳办跨年,她就是深圳人。


巧的是,一位很繁忙的钢琴家,今天正好有档期。


巧的是,她和你一样,也是罗辑思维和得到的用户。


你看,机缘这个事,真是奇妙。“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居然是真的。



刚才这半个小时,我们讲了4个故事。它们其实讲的是,我们在艰难处境下如何自处的四种姿态:


不要被困难定义;
带着希望说实话;
带着实践讲道理;

带着痛处来坚持。



留个悬念吧:罗胖60秒结束了,那我去做什么?今天演讲临近结束的时候,也就是2023年,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02

 改行、露营与“职业折旧率” 



故事5.《建筑师与婚礼》


接着往下聊。今年得到做了许多场直播,有一个体感:只要一提到“35岁危机”“改行”“裁员”这几个关键词,大家的反应就很强烈。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许多人在今年都想“动一动”,至少换一条赛道试试。看来,大家都想明白了:没有哪条道能一直走到黑了。


你要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们来接着讲故事。


今晚我想讲的第五个故事,是一个孩子不听劝的故事。



她叫袁媛,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干了4年的项目管理。但在2019年,袁媛做了一个非常任性的决定,从万科辞职,改行去搞婚礼策划。


站在我们外人的角度看,这不是瞎折腾嘛!先不说从建筑师到干婚庆,这职业声望降了很多,光是改行初期的收入损失,也很大啊。改行头一年,袁媛进了北京一家大型婚庆公司,从头学起,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三千多块。


但她说:自己就是喜欢这一行。


听到这,你可能以为我要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勇敢追逐梦想的故事。毕竟,听从内心的召唤,不惧世俗的眼光,任性搏一把,这好像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代人里都会出现的情况。


但这只是袁媛改行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我的一个朋友,在西瓜视频上很有名的一个创作者凉子老师(@凉子访谈录)说过一句话,提醒我们:任何人生故事都有两个版本。



我们来看看袁媛的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袁媛提到,在她离开万科时,当时的领导劝她,对她说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这位领导讲:“你刚刚做完一个150米高的双子塔项目,它们会在城市中心伫立70年。而你现在要去做的事,可能只是一天、甚至一个晚上,值得放弃那么多东西去奔赴吗?”



听到这段话,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位领导真是个好人啊,为年轻人分析得很透彻。我们这代人经常面对这样的价值排序,比如:“你是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


盖双子塔,好像是一个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大的工作;而搞婚庆,好像只是对个人意义比较大。


不过,往深处想的话,这件事里其实还有另一个维度:未来的中国,真的还有那么多双子塔需要建吗?


我们知道,当城镇化率到了70%的时候,就会出现拐点。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在2021年底,已经到了64.72%。


拐点将至,大城市的扩张就会走向尾声,大项目、大工程的数量也会大幅下滑,一个建筑师参与地标性工程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


这可不是远在天边的阴影,而是头顶正在凝结的积雨云。


所以,虽然袁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个文艺女青年追逐“小确幸”的故事,是一个美好而浪漫的故事,但她的转身一跃,未必不是一种理性。


面对行业出口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趋势,换一个行当,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可能你会想,换个行当,那袁媛,读建筑系、干建筑师的那些年,不是全浪费了吗?


我们来看看袁媛搭建的婚礼场景。



有在雪山上搭出来的婚礼圣坛。有在厂房里造出来的北非风情。


也有用10万米长的绣线搭建出来的“雕刻光线”。


你一看就知道,这真是建筑师搞出来的婚礼啊。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师是通过空间表达自己的美学理念。而婚礼,表达的是人生最庄重、最热烈的情感,当然有建筑师发挥的空间。


这么一想,你还会觉得袁媛的过去浪费了吗?


我还可以透露几个其他的细节:大学时代,袁媛是厦门大学学生会的主席,爱张罗事儿,爱办活动。巧的很,她也是得到高研院北京校区的同学,还是他们班的班委,最近正在筹备班级的下山大会。

这是袁媛在万科做过的活动的照片。



这些年会、发布会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她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一手操办的。


讲到这儿,再想想:袁媛是谁?是个建筑师吗,是个婚礼策划师吗?好像都不全面。


从袁媛的经历里,我得到的启发是: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被身份标签限制,边走边打包无数技能和个人特质,可以灵活变换工种,同时不会浪费任何一段经历。


袁媛就是这类人,她没有被“建筑师”这个职业标签绑架。她把自己30多年的人生里搜集到的所有养料,统统打包带走,然后找了一个自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行业,在那里重新开张。“添酒回灯重开宴”,无非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是你,正在经历主动或者被动的改行,那你不妨像袁媛这样想问题:哪里是什么改行?不过是带上全副身家,换个地方再开张。



故事6.《天文学家与玫瑰》


我要讲的第六个故事,还是关于改行。不光女孩不听劝,男孩一样不听劝。


《第一财经》杂志的总编辑赵嘉老师告诉我,有一位南京大学天文系的学者胡波,在学校待了14年,从本科读到博士毕业,马上要评副教授了,结果突然决定改行去搞装修了。



那这个改行,是不是浪费有点大啊?而且大学老师干装修,那得从头开始吧?


胡波却讲,我这怎么能叫改行呢?我在过去14年受到的天文学教育,培养的方法论,拿来搞装修,一点都没浪费啊。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在天文学这个庞大的系统里,胡波老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基层研究人员。但他的思维方法和个人特长,如果平移到做装修上,那就是降维打击啊。


他有靠极其有限的数据去还原宇宙真相的能力。搞装修也是一样,一开始只有一个乱糟糟的毛坯房。但胡波能借助3D建模软件,快速想象并呈现出方案。这种视野,家门口的装修队做不到。


他有搞研究的能力。两种建筑材料能不能混合,过去的装修师傅是靠经验判断的。但胡波会去刨根问底,弄清楚其中的原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知道怎么处理。这种触类旁通,一板一眼的老师傅做不到。


他有统筹全流程的能力。别人搞装修,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是分开的,出了问题经常要扯皮。胡波把三个环节都打通,工艺流程高度精确化,还会和客户实时沟通进度。这种全过程负责,普通的设计师做不到。


所以,现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每天在工地上干活,戴着劳保手套,亲手摆弄一砖一瓦的,没准会对装修这一行产生“降维打击”的前天文学家。而且他是真心喜欢这一行,工作幸福感很高。


故事讲到这里,我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启发。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内核。



过去我们是怎样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首先是根据他的社会身份,更准确地说就是一个人的职业。你是建筑师,我是天文学家,他是大厂码农。我们各自在社会评价上处在一个确定的位置。


每个职业,又有自己固定的上升通道。讲师上面是副教授,副教授上面是正教授,人人都处在通天之梯上的某一级,外界根据他的位置对他做判断。


听完胡波的故事,你会发现很难用外在的身份标签定义他。他是谁?他是一个有想象力,有研究能力,擅长统筹规划,热爱生活的年轻人,这才是他独特的“内核”。


我是谁?我不是那些标签啊。


正如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说的,“我不是很多,但我是自己的全部”。


是我的那些突出的特质和偏好,是我的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历,是我穿越时光走到今天带在身上的所有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啊。也许在世俗的眼光里,它还不够好,但它足够独特啊。这才是我的“内核”。


印度有位著名导演叫塔西姆·辛,作品非常有创意,拍广告开价也很高。有一回,客户吐槽他说,你就拍一个30秒的广告,要收好几百万美元,说得过去吗?


塔西姆·辛是怎么回答的?他讲,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还有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读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转化成的30秒,怎么会不贵?


我们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证书和技能,而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


你受过的教育,经历过的职业背景,甚至犯过的错误,它们给你留下的遗产,都可以成为你当下价值的支撑点。


所以,当你从事的职业、所处的行业、身在的企业在2022年遭遇了困难,不妨回过头去,看看自己、问问自己:我的内核是什么?干什么能给我带来成就感?凭借我的内核,我还可以在哪里重新开始?


改行,不是承受损失,而是拓展生命丰富性的机会。


送给你一句博尔赫斯的诗:“一朵玫瑰正马不停蹄地成为另一朵玫瑰。你是云、是海、是忘却,你也是你曾经失去的每一个你。”


2022年,如果你也在承受变化,也许,你其实是正在成为另一朵玫瑰。



故事7.《香帅与AI》


下面我要讲的故事,是一个狼真来了的故事,狼的名字叫: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的作文写得比咱们好了。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着人工智能写的小作文,我估计许多靠写材料为生的人,看得都是胆战心惊。它是真的写得好啊,文从字顺,材料扎实。凭良心说,不知道超过了多少长期干文字工作的人。


还有,人工智能画画也比咱们好了。


我们以跨年演讲为主题,请人工智能画了一幅画。



本来,我们以为,人工智能最多能威胁到那些做重复劳动的人的生计。但在2022年,越来越多的消息告诉我们: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写作,比如画画,也将不再是人类独占的地盘。


大水正在漫过脚面。你感觉到了吗?


说到这个话题,我要请出一个人了:香帅老师。


作为一名金融学家,香帅老师和她的团队,长期跟踪研究职业和个人能力对个人财富的影响。我替跨年演讲的观众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对人类职业的威胁不可避免,我们应该怎么办?


跨年演讲的观众朋友们好。今年我写了“香帅财富报告”系列的第四本,就是这本《钱从哪里来》,拿到跨年演讲的现场来首发。

这本书谈到的话题很多,比如现在全球的金融逻辑到底有什么变化,比如各类资产的未来前景。其中,我最要推荐你看的,是第六章,其中就专门谈到了罗胖刚才问到的那个问题:人工智能正在漫过我们的脚面,我们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呢?


今天时间有限,我给你讲两个有意思的结论:


第一,对所有的人来说,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工作技能的折旧率,所以,应对挑战的办法就是去找到那些折旧更慢,更保值的技能。


我们团队搜集了头部招聘网站的数据,参考经典文献和美国劳工部O*NET数据库,从所有职业的工作任务描述中,抽象出来三种“保值”技能: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


创意不是天赋吗?怎么会是技能?


社交能力也是天赋吧?否则怎么会有人是社牛,有人是社恐?


手艺居然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你没有听错,创意不是天赋。像我们何帆老师的分析洞察能力,罗胖这样的诠释信息能力,董宇辉的表达能力—— 都属于创意技能,这种技能,随着阅历渐深,年岁渐长,反而更容易打磨出时间的光华。


同样的,社牛不一定能实现有效沟通,能胜任领导和引导的工作,而这些恰恰是“社交智慧技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至于“手艺”——因为手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最珍贵的礼物,人工智能在模仿手部的精细动作上至今没取得太多进展——你说,著名化妆师毛戈平那双手,什么人工智能能取代?所以,这也是保值能力很高的技能。


第二,人到中年,怎么能顺利转行?我给你一条转岗转行的原则:迁移到技能相近但趋势向上的岗位。


那什么职业和什么职业之间技能相近呢?我们团队帮你做了计算——


你能想象吗?教培老师和什么职业技能相关度接近?


职业规划师,社区服务人员,心理咨询师,技能相关度都高达90%以上,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职业都需要“创造性为他人解释信息”的能力。


那2022年最痛苦的房地产经纪呢?也有光明前景——


现在最火的直播营销师,互联网营销师,都是和房地产经纪的工作技能高度相近的职业,相关度高达96%。想一想,似乎也不奇怪,这些工作每天都在干什么工作?


“建立和维护个人关系”和“解决争端和谈判”。


所以,只要技能相近,不怕跨行幅度大。


那程序员呢?建筑师呢?到哪里去转行?


还是卖个关子:等你打开《钱从哪里来4》的时候,自己揭晓答案吧。


当然,“钱从哪里来”,不仅仅是关于“人生钱”的职业选择,还有房产、金融资产这些“钱生钱”的资产选择。


每年都有同学来问我,要不要担心人工智能取代我的工作?我转行,应该选什么职业?今年政策文件里的经济方向是什么?又降息了,我是不是该去资本市场上大杀四方?还能买房吗?买房占总资产的的比例要控制在多高,买房是养老还是投资?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今年的这本新书《钱从哪里来4》里都有,书里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不同城市、不同财富能力,和不同背景的家庭,到底该在资产配置上做怎样不同的选择?每一个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你会在这些例子里看懂自己的影子。


所以,给你一个建议,这本书现在买,到手之后,赶紧读。找一个春节前的晚上读完,你会带着一个全新的视角,走进新的一年。


提前祝大家新年愉快。



故事8.《露营与英雄归来》


下面我要讲的第八个故事,是一个“英雄归来”的故事。


本来,今年我是下定了决心,绝不在跨年演讲里提什么潮流啊,赛道啊,风口啊这种大词。但是前一阵,我听说了一个数据:从2020年到2022年,露营行业登记注册的公司,现在有9万多家,其中超过2/3是2020年以来的三年成立的。这是井喷啊。


数据很枯燥,再给你看点感性的。


这是2021年5月下旬的北京房山区天开村。画面里的这些帐篷、市集和餐厅,都是临时搭建的。一万多人正在举行三天的露营大会,一起聊天、烘焙、喝咖啡、弹琴和唱歌。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样的盛况,居然是三年疫情期间发生的事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么多成年人过家家,乌泱乌泱的,里边肯定也有顶级玩家。


露营江湖里的顶级玩家,到底什么样?


给你看看这位:露营圈里著名的武巍(5V),20多年的“露营老炮”。



在露营这个圈子里,武巍玩的是最高阶的BC露营,也就是丛林技能。他就在这个游戏的鄙视链上的最顶端。


武巍厉害在哪儿呢?这是他的背包——


一把生存刀,180块钱;炉子,350;防潮垫,300;天幕帐篷,450;水杯、勺、筷是自制的,不要钱;斧子和睡袋贵一点,分别要1000块钱……他的全套装备加起来,不含背包,总共3920。


值得一提的是,你看到的这张照片,也是武巍自己拍的,不是用什么无人机,就是在野外,他爬上一棵大树,把相机架在上面,然后自己蹲回地面上,独自一人,完成了这张照片。


在武巍身上,我发现:在露营这个游戏里,钱居然没有什么分量。


你想,过去的成年人游戏,玩到深处,哪有不烧钱的?高尔夫,买最贵的球杆!音响,20万的就是比2万块的带劲!摄影,徕卡、蔡司镜头“咔咔”上。几乎每个成年人游戏,都有一句话,叫“啥啥穷三代,啥啥毁一生”。


虽然是玩,但还是钱影响了玩家在鄙视链上的地位。


但露营就不一样。


你要是带着一顶2万块的大白熊帝王帐篷去参加露营大会,大家可能会羡慕你,但不会觉得你有多么了不起。


在城市里,人们普遍崇拜的,是拥有耀眼头衔的人,掌握更多资源的人,拥有更多财富的人。


抖音号“露营季Camping Time”的主理人赵径文告诉我一句今年很流行的广告语:其实,“露营就是成年人的过家家”。大家放下城市生活、文明社会给自己的负担,回归荒野,回归大自然。


关联公司:得到

这文章很赞

收藏(86)

分享

评论(0)

热门招聘查看更多

  •  
回到顶部
意见反馈
二维码 下载APP
关闭

意见反馈

关闭

案例认领

用户注册

已有账号?
手机

验证码

关闭

用户注册

用户

密码

密码

关闭

手机号重复绑定

您的手机号,已绑定过其他账号

请确定您的下一步操作:

不修改手机号绑定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号绑定,将手机号绑定到当前账号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绑定,可能会导致您无法登录之前账号

验证遇到问题?
请发送邮件到i@adquan.com联系管理员

忘记密码

密码

密码

无法找回? 点此申诉

关闭
关闭
APP扫码,安全登录

使用广告门APP在我的页面扫码登录

关闭

账号申诉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关闭

忘记密码

手机号

验证码

返回登录

无法找回? 点此申诉

关闭

信息已提交:

我们会在1-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用
邮件通知您,请耐心等待,谢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