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作者: 广告门
2023-01-20 11:17 浏览 · 7119
收藏(0)
200万投票,朋友圈广告的用户认可度超预期。
近几年,消费者明显能感受到基于熟人社交的朋友圈广告迎来了很多次升级,无论是品牌丰富度还是互动形式的花样翻新。广告这种形式在朋友圈成了一种被主动分享,能引起讨论的事情,这本身就超越了传统广告的范畴——从内容衍生成话题。也因此,对于朋友圈广告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当下和消费者走的“最近”的广告究竟什么样?消费者想要什么内容?以及品牌能提供什么价值?
Q:从朋友圈广告评选榜单,品牌能获得哪些信息?
谁吃到了朋友圈广告红利
放眼今年的榜单前十,游戏、汽车、奢侈品、手机、快消和新品牌纷纷上榜,行业多元表明各类品牌都开始将朋友圈广告纳入计划,品牌大小无定式则说明尽管消费者注意力有限,但不同量级的品牌依然能在朋友圈广告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在沟通中释放品牌的创意能力和消费者洞察能力。
结合朋友圈广告评选榜单,我们发现了这些品牌之所以能胜出,在于朋友圈广告呈现的四个变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价值。
1、 真互动,让品牌与用户交朋友
渴望互动才是当代年轻人的情绪底色,这种情绪价值在CNY营销中更为凸显,兔年、虎年的IP 互动式广告被疯传和参与正是对互动需求的证明。兔年春节,农夫山泉率先为我们讲述了春节故事,传递品牌的陪伴。
互动广告的使用不仅大大增强了农夫山泉广告故事和画面的表现力,让用户眼前一亮,产生更长时间停留,也让陷入碎片化时间的用户有更多兴趣进一步了解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
除了IP,同为互动类的“朋友圈喝彩广告”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因为更加契合用户在特殊节点的情绪表达,“鼓掌”和“放烟花”功能颇受欢迎,采用这种广告形式的品牌,能够轻松地在互动中强化用户对品牌的好感。
2、从单一产品到生态玩法,创意、玩法都丰富
一件商品从了解到购买会触及诸多互相割裂的生态圈,为此去理解消费者链路,并善用技术手段破解各链路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跨生态化体系的营销与购买链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类案例中,朋友圈摇动式卡片广告春节特别版,一方面顺应了无论是用户还是品牌,都将春节红包封面作为社交货币和标准动作的共识,对于互动式玩法的升级,也为用户提供了新鲜感,提供了进一步行动的心理动机。
用户收集红包封面的过程,正是品牌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到社交行为中获得传播的过程。
3、 从广告投放阵地到品牌经营阵地
从劳力士引流公众号,馥蕾诗跳转小程序的案例可以看出,品牌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大流量入口作用,汇聚流量,积累品牌资产,实现用户价值的进一步开发。
但在沉淀用户这一过程中,品牌还需考虑如何通过简化的生态系统,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因为消费碎片化的另一面,正是年轻人对于自己注意力的进一步精简。
好内容的精准投放,创新玩法的强吸引力只是敲门砖,流量来了品牌如何应对?如何让粉丝不是一波流的来去匆匆,而是从路人转成忠粉,就涉及到用户运营,比如对精准用户进行转化,对泛人群塑造品牌认知和好感度,借助圈层实现用户的精细化管理。从喜茶和凯迪拉克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用户对内容的好感会延续到品牌身上,增强进一步了解的意愿。对后链路的补齐,正是对这一流量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利用,从而为品牌收获销量和线索留存的重要资产。
评选精进,开启下一个五年
运营多年,从最初的宝马、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品牌、大预算投入更多时候成为话题焦点,到如今各类品牌都能通过内容向消费者表达自己,通过玩法不断推陈出新带给用户惊喜,朋友圈广告的商业价值正在不断被激发。
这种激发的表象是一年一度的朋友圈广告评选,内核是腾讯广告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和内容思路,从而让未来的广告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针对性的提升和改变。
这其中也必然少不了品牌的参与,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让微信朋友圈广告成为能为品牌提供精准沟通和有效转化的渠道之一。你能从中看到豪车一如既往的优雅、野性,看到新消费品牌和名导梦幻联动,国货品牌的年轻化,还有国际大牌的花样互动。
不同领域企业集合自身的行业属性、经营目标、消费人群诉求提炼出需求,参与到更好广告体验的开发和创意中,最终平台和品牌一起,呈现出一年胜过一年的广告作品、消费新体验。
没人能预知未来广告的样子,但我们能无限贴近、满足消费者需求,让大众的想象力成为未来广告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END·
相关推荐
上海市 8 - 12K
上海市 11 - 20K
广州市 10 - 15K
上海市 14 - 20K
上海市 10 - 15K
广州市 10 - 15K
上海市 20 - 30K
上海市 5 - 8K
意见反馈
案例认领
手机号重复绑定
您的手机号
请确定您的下一步操作: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绑定,可能会导致您无法登录之前账号
验证遇到问题?请发送邮件到i@adquan.com联系管理员
文章评论
登录 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