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01 失速的国货美妆
美妆新品牌的崛起有一个万能公式:5000种草笔记+2000条KOL问答+搞定头部带货主播=一个新品牌。
这个老梗,想必你一定有所耳闻。
当下看或许略显调侃,但过往那些基于流量红利、种草红利和渠道红利,迅速崛起的国货美妆品牌,确实现了快速“从0到100”的影响力跃迁。某种程度上,这些品牌的确成功了。甚至有不少美妆品牌老板,依旧想模仿这套打法,来快速撑起一个规模和体量。
但品牌在平台中吃到的红利,在暗中都已标好了价格。随着各种所谓“价值洼地”被填平,看到现在打骨折的ROI,以及佣金、坑位费和广告费持续处于高位的达人主播合作,美妆品牌们开始寻求新的增长预期。
不仅是“后来者”的困惑,早期成长起来的国货美妆品牌,也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自己的下行周期。以美妆行业风向标的“双11榜美妆榜单”为例,2017年是国货美妆的高光时刻,TOP10中有八家本土品牌入榜。随后的几年,入榜本土品牌逐步降至5家、4家、2家,国际一线美妆品牌逐步占据市场话语权。
如果“事后诸葛亮”地做一次分析的话,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品牌建设因果倒置了。
对于国际一线美妆品牌而言,它们有着严格的价格策略,只会在重要节点进行折扣促销,同时这些品牌在持续经营中,所沉淀的用户心智,能够在价格政策松动时,用户对之趋之若鹜。这就是守住价格带的能力。
但对于国货美妆“新势力”们而言,它们的成长路径是过往不曾有过的。
过去,品牌经营的逻辑是,销量是建立品牌势能的结果。哪怕是那个“标王辈出”的年代,也需要先投放强势媒体,打响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再配合强有力的地面部队,来倒推渠道的铺设。
而国货美妆新品牌们走的是“结果前置”的路线,即基于各种红利和流量洼地,持续以折扣策略来带动销售,快速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体量,但品牌势能的构建存在滞后性。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失去了守住价格带的能力。
总结来看,国货美妆品牌的未来竞争力的构建,需要从投流逻辑逐步转向经营逻辑。因为,投流投的是瞬时转化,而经营看重的是持续的生意,这背后离不开三个核心点:规模化触达、转化留存和心智资产。
前段时间,我去深圳参加了“美丽绽放 域见未来”2023腾讯美妆战略大会,通过对腾讯生态全域经营能力、RACE营销科学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看到针对美妆行业的平台资源倾斜,我能感受到腾讯广告正在为美妆品牌,创造确定性的增长预期。
02 建立持续经营的逻辑
无论是平台,还是营销工具,都要回归“现场感”,即理解品牌经营一线的需求。
我在与几位美妆品牌负责人聊天时,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共性需求:
其一,如何在海量的美妆品牌中脱颖而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需要找到合适的定位、差异化策略,以及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来吸引和留住目标用户;
其二,如何建立和维护与用户的长期关系,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复购率?品牌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喜好,并在产品交付后持续接收用户反馈,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以及更有价值的内容和互动。
关联公司:腾讯广告
相关推荐
上海市 15 - 20K
上海市 12 - 16K
上海市 8 - 10K
北京市 7 - 10K
上海市 8 - 12K
北京市 35 - 55K
北京市 5 - 7K
北京市 20 - 35K
意见反馈
案例认领
手机号重复绑定
您的手机号
请确定您的下一步操作: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绑定,可能会导致您无法登录之前账号
验证遇到问题?请发送邮件到i@adquan.com联系管理员
文章评论
登录 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