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湿姐还蛮期待看到今年618的最终数据的,到底是验证,还是推翻——
目前中国商业大众消费的“新穷人经济”和“口红效应”并不存在?
目前,我这边收到关于618预售的一些品牌主的感性感知,和上周官方放出的京东、天猫、抖音、快手618预售榜单各个品类全面预增、一片大好的数据局面,并不一致。
不仅仅是这么直线,实际市场,会有更有趣的现象产生。
其实,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不是“真穷了”;只是相对于自己疫情之前,花钱没有那么大手大脚,整体大家敢花的钱变少了;所以就能看到,大众消费产生了一些新的花钱逻辑。所以,大家就能看到,一些消费行业的萧条,与线下餐饮、演唱会的火爆并存;我们依旧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大国、美妆的大国,但是今年营销与产品定位逻辑都变了。
(中国人群消费力分层严重,这篇文章全程讨论泛大众消费,顶层土豪消费群体不在此列,例如在SKP拥有200万积分的那位。)
还是先科普下“口红效应”: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活压力会增加,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以会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
例如,在1930年美国大萧条期间,发生了一些新的商业现象:
1、容易让人上瘾的行业,即使在萧条中,也能够保持增长,如烟草,烈酒,还有小额赌博行业;
2、奢侈品几乎覆灭,但女性低价时尚却下滑较小,化妆品的口红效应依然存在,(廉价)美妆会增加;
3、抱团取暖使得大家庭结构回归,使得廉价的娱乐生活反而更丰富;
4、医疗服务需求上升,特别是精神性疾病需求增长三倍以上;
5、军工,机场和铁路基础工程大大发展。基建也会使得商业模式创新出现;
6、收音机等媒体形式受到广泛欢迎,大家对于信息有更大的渴望,新音乐元素广受喜爱;
7、由于失业导致休闲时间上升,使得低成本娱乐和体育活动的需求大大上升,公园、卡通电影等有很大发展;
8、生鲜食品零售商在萧条经济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依赖零售商组织商品。
其中,第六条中“收音机”代表的是当时最火的廉价娱乐+信息,就像我们的短视频+微博;第八条象征着平民餐饮及相关平台。
现在,来看看目前一些国内行业是什么情况,我抓一些典型案例:
1、小额赌博的代表——彩票,大火。我自己就看到,五一期间,商场里的彩票站人头涌动,远看还以为是曾经的喜茶。
数据也印证了我这种直观的感觉:财政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03.26亿元,同比增加192.54亿元,增长62.0%。1-4月累计,全国共销售彩票1751.50亿元,同比增加578.33亿元,增长49.3%。彩票成为2023年不用618也最火的产品。
拼多多在大部分企业惨淡的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8%,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11%,一枝独秀,收入和利润增长好到不可思议。在中国,拼多多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消费降级概念股,大家专程到拼多多,不过就是为了100元能买更多的东西。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文章评论
登录 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