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作者: 源泉
2023-06-15 11:44 浏览 · 12270
收藏(15)
作者:陈锦鹏
公众号:传媒俱乐部
锣鼓喧天的流量广告,忽悠人士叫效果广告,刷数据的妖精叫转换率,完成任务摸洋工的员工叫KPI,如今到走不下去的边缘,那块美丽迷人的遮羞布,再也遮不住企业那恍然大悟的眼睛,原来一切都是诈骗的生意。
技术可以改变生活,但提高不了素养,可让传播手段花样百出,但不能成就品牌,成就品牌是脑袋具备品牌思维,技术要赋能脑袋,而不是脑袋被技术搞蠢搞晕。
玩短视频,玩到最后变成白痴和神经病,这就是技术吞噬了脑袋,更谈不上素养提高。
互联网、社交媒体让消费者与产品拉近,在变现充斥企业欲望时,效果广告开始强奸媒体和消费者,而买单的是被人卖了,还乐呵呵的广告主,至于品牌提升,没人负责,流量广告平台,给一堆点击数据交差,客户市场部,把这些造假数据向老板邀功,还洋洋得意。
2023年全球品牌500强,前十品牌: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沃尔玛、三星、工商银行、威瑞森、特斯拉、抖音,其中前五个品牌价值均超过1000亿美元;十强来自三个国家,其中七个来自美国,且包揽榜单前五;中国两个,韩国一个。
500强中:美国201个,中国79个,日本32个,法国31个,德国、英国各24个,加拿大15个,印度12个,瑞士11个,意大利10个,韩国8个,西班牙、澳大利亚各7个,荷兰6个,瑞典5个。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79个世界品牌中,银行、石油、建筑地产、互联网占了90%以上,与美国很多行业翘楚比,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不算品牌,因都是国企央企,只是体量大,不是品牌牛,是国家强大了,他们体量才大,并不是消费者真正认可的品牌。
解决巨量就业的中国民企,在世界品牌榜上寥寥无几,这格局不是好事,民企的竞争力,决定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他们不强大,不多出品牌,底层经济是脆弱的,而民企在做市场这条路上,绝大多数选择赚快钱,有规模的到处铺摊子,很少思考系统化做品牌,没耐心。
相关推荐
上海市 15 - 20K
上海市 12 - 16K
上海市 8 - 10K
北京市 7 - 10K
上海市 8 - 12K
北京市 35 - 55K
北京市 5 - 7K
北京市 20 - 35K
意见反馈
案例认领
手机号重复绑定
您的手机号
请确定您的下一步操作: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绑定,可能会导致您无法登录之前账号
验证遇到问题?请发送邮件到i@adquan.com联系管理员
Osmond°
06月15日
0做品牌更多的意义是和国际竞争,从大的角度来说,做品牌如果只是自己同行竞争同样是没有意义的,只不过换了个更高的层级罢了,最后依然是饿死同行累死自己。 而国际竞争需要产品力 如果有产品力 不需要特别大的功夫品牌自然可以慢慢起来 但是大多数产品缺的就是产品力 本来的目的也就是靠低价捞一波钱跑路罢了
TIna
06月15日
很多公司想到的是生存,生存解决了,才会想到做品牌,所以中国的品牌崛起之路还尤为蛮长。
木水111
06月16日
1说白了,小企业开始就是为了糊口建立的,并没有任何理想可言;大企业大多在内部斗争,利益收割,哪有什么精力承担民族大义
蓝天下的微风
06月16日
0相信大家都不怀疑品牌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品牌建设亦是基于产品能力之上。广告为言、产品为媒、落地于人,才会有接下来的品牌故事。以美为首等西方国家品牌建设发家壮大史其中路径和何所依仗不做多言,但历史上的中国从没有像今天一样努力奋起直追,养活悠悠众口着实不易,但坚信中国品牌必将会有自己的骄傲,这是毋庸置疑和不可阻挡的,作为广告人努力、耐心、坚持、加油。
lennie
07月10日
1哪还顾得上品牌,做产品用心做的都没几个。品牌领导思想还挺留在以前,打了广告就会有人买产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