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从创意到内容,从内容到艺术,从艺术到商业,他收获了无数镁光灯,可超越自己,从不容易,「后浪」是他挑战创意天花板的绚烂花火,他深信只要观众内心的共鸣还存在障碍和阻隔,那么他能做的事就还有很多。”
这是我们对2020年金瞳奖年度创意人马晓波的评价。胜加,一家被誉为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广告公司。作为胜家广告CEO的马晓波,也被称为,当下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创意人之一。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中国人民很行》、《妈妈的时间机器》、《踢不烂,用一辈子去完成》,刷屏案例一部接着一部,2019年胜加出街了56个作品,营业额达2.8亿,较去年相比增上了33%,高产又卖座,这些年,我们期待胜加的故事,就像期待每年一部的贺岁片一样。
马晓波曾经说过,他希望胜加每年都能出现一部标志性作品。带着这个承诺和期待,在今年,年轻的B站,和胜加这个老牌的本土广告公司联手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后浪三部曲》的横空出世,让B站成功“出圈”,也成为马晓波带领胜加的创意人们为我们交付的答卷。
好创意究竟是什么?有人说,能代表新锐立场的是好创意,也有人说,能波动心弦才是好创意。而显然,马晓波和他背后的胜加广告是属于后者。
在胜加的故事里,偏爱“大江大河”的厚重感,《踢不烂,用一辈子去完成》、《妈妈的时间机器》、《方太洗发水》,这些故事里,呈现的是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场景,我们在这些故事的描述里似乎很少看到“大开大合”的脑洞跳跃,但总是在某一个瞬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温度。有些创意需要技巧的配合,但讲好故事的创意,其实需要的是一些对生活的感悟,在马晓波的故事中,所能体现的更多的是一些洗尽铅华后的沉淀。
从艺术到商业,如何能达成共识。有人会说,带着功利性的商业目的,不能实现创作的真诚。然而,好的广告人,都是把商业当成艺术来做的,因为他们信奉这样的逻辑:买的是商品,商品背后却是人情,我们的每一个创意,都承载这不一样的人情冷暖。要把故事讲好,自然要剔除一些技巧,创意比拼到最后可能比的就是谁的情感与真诚多一些。我也相信,这也是胜加和马晓波这样的广告公司和创意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更高效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被推崇的今天,更多讨巧的、技术流的创意被生产出来,我们不能否定他们带来的效率与价值。但创意的表现或许应该有它更精致、更深情、更有价值的表达。感谢胜加和马晓波,在这样一个故事极为匮乏的时代,带我们回到创意的原点,坚守住了一份创意人最原始的初心。
相关推荐
上海市 35 - 50K
上海市 30 - 45K
北京市 8 - 15K
上海市 15 - 20K
上海市 1 - 2K
郑州市 6 - 8K
上海市 8 - 15K
上海市 25 - 35K
意见反馈
案例认领
文章评论
登录 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