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专访|麦肯亚太区首席创意官Valerie Madon ——热爱 , 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13 11:34
刚过去不久的八月,麦肯世界集团宣布Valerie Madon出任亚太区首席创意官,并将继续担任麦肯世界集团亚太区创意领导力社团(CLC)主席,负责麦肯世界集团在亚洲的创意出品,致力于实现公司的使命——成为创意行业毋庸置疑的领导者。
借着到访中国办公室的机会,Valerie接受了广告门专访。
什么是好的创意?
广告人,会被AI取代么?
广告人,在坚持的是什么?
在电商和科技横行的时代,创意还有用吗?
……
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女性创意领导,
Valerie在一个小时中,娓娓道来她的思考。
以下内容,全文转载自「广告门APP」公众号。
“你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这是每个广告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给出的答案,不仅是对此前职业生涯的总结、回顾,达成的过程也展现了一贯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甚至可以从中看出其自身的性格、偏好以及价值观。
很多人会把某个拍案叫绝的刷屏案例视为标签,也有人将是否带货当做标准。Valerie Madon的回答却让人有些意外:“好的创意,它像一根火柴,点燃一片光和火焰,照进千家万户,照亮更多人群和角落。”
在她看来,创意不应只是一个漂浮的概念,而是对人、对社会给予切实可见的关怀。商业利益不是唯一目的,也许创意人更应思考的是,如何实实在在的走到大众中间,为他们做些什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她认为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无畏女孩
8月底,在入职麦肯世界集团三个月后,Valerie Madon被擢升为亚太区首席创意官,负责整个亚洲的创意产品,并同时保留麦肯世界集团亚太区创意领导委员会主席职务。
Valerie Madon的履历上,有一系列闪光的名字:VMLY&R、 汉威士、智威汤逊、李奥贝纳、前FaceBook、Meta,还曾在戛纳国际创意节、D&AD、艾菲奖、One Show等顶级展会上担任评委并获奖。
借此契机,我们有幸采访到这位传奇创意人。关于创意的标准和方法论、市场变化和应对之策、以及对广告人的建议,Valerie Madon给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答案。
Madon第一次担任新加坡本土创意奖的主席
创意,还有用吗?
一边人们更愿意谈起产品、增长、效果、精细化、直播、种草……“创意人出走,创意已死”的声音甚嚣尘上;另一边却是包括Meta、抖音在内的各个大厂和互联网平台大肆吸纳创意人才。为什么如此两极分化?创意真的有用吗?
“创意当然是有价值的”,在Valerie Madon看来,创意的价值在于让人们爱上品牌,只有爱上才会去购买,这一趋势在这届年轻人中愈发凸显。
如果说,过去的商品交易行为,主要是货币与物品的等价交换,那对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而言,货币与物品中情绪价值的交换,才是核心。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在消费产品的功能价值,更在期待产品或消费场景带来的情感价值。
所以,Valerie给出的好创意的标准是:真实、舒服、有意义。它从来都不应该是无中生有的东西,而是建立在真实洞察之上的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第一次在戛纳担任评委
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受众吗?为什么有的创意能直击要害,而有的创意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Valerie Madon的秘诀是走出去,“灵感不在办公室”,去和你的受众对话。聊天,从中找到灵感和真实的洞察。
“如果要做一支给妈妈看的广告,就要了解妈妈怎么想,有什么困难”,她说,要把你了解到的东西,人们内心最珍贵的东西,以及那些难以诉说但真实存在的东西,用创意表达出来,“最好的idea永远在生活中”。
本质上,创意是一种思考方式,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洞察到消费者的问题,去解决品牌的问题,甚至社会的问题。这也正是全世界都在共同思考的命题:如何让广告变得更好看,以及,如何用广告让世界变得更好。
被知名女性杂志报道
“好的创意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它或许没有那么花里胡哨,也不是多高深莫测”。
就像《一个人的球队》,不止呈现了一个暖心的故事,实现了一个16岁少年未完的篮球梦,更让大家关注器官捐献并提高志愿捐献登记率。
所以眼下的数据依然重要,但“Meta之类的科技公司也会需要创意人来指导”,创意公司如麦肯更是一直把创意放在核心。表面看这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内里却一脉相承:只要让消费者心动,他们才会行动,打动人心才能让人真正认可一个品牌。
广告,正在被取代?
社交平台的崛起,让众多自媒体人开始蚕食广告人的空间,尤其是中国的这批新消费品牌,他们不需要华丽的创意和犀利的洞察,而是自创一套打法:爆款品牌=5000篇KOC测评+2000条问答+搞定主播。
品牌似乎更愿意投放网红、达人,花在创意上的预算越来越少了,广告真的要被取代了吗?
在Valerie看来,“这是两个东西”,如果去找KOL做种草、做投放,问题不大。但要做“品牌广告”,那很可能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们不懂品牌”。
事实上,网红做的创意,是迎合更多流量,符合自身人设,捎带提及品牌。所以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哪个大品牌敢把“品牌塑造”这件事交给一个MCN机构,也仍然没有哪个网红能自己做出大众熟知且广泛认可的品牌。
是的,“品牌”,仍是广告公司的杀手锏。不是抖机灵、不是灵光乍现,而是精准描述产品、符合品牌调性、切中目标人群后,为品牌“从品牌定位到品牌策略、从创意表现再到创意实现”量身定制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不可否认,当下的品牌确实越来越理性了,表现在营销上,一边是短平快的流量打法,一边是短期很难衡量的品牌打法,Valerie Madon更建议品牌“两条腿走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这和麦肯的理念如出一辙,麦肯想要成为品牌的reliable partner,帮助他们更好地做生意。
在她看来,创意可以是任何有价值的形式和内容,不一定非要是花大价钱拍一支影片;可以是一条有想法的TVC,但更可以是一句抖机灵的slogan、一个有意思的画面、一场好玩的线下活动,甚至是一场沉浸式的直播、一款商业产品、一部网络大电影……等等,只要它能承载品牌想要传递和呈现的内容。
从长远来看,当新一代品牌变得成熟,开始摒弃简单粗暴的流量逻辑,转而试图打造更长久的东西之后,还是会回归到一个有序的、稳定的广告传播体系里面来。
在和Valerie的聊天中,另一个难以避开的话题是 AI 对于创意产业的冲击:AI 绘画会不会夺走设计师和插画师的工作?ChatGPT 会不会比广告公司的文案们更高产、更讨甲方欢心?
“使用AI的效果,乍一看还不错,它能出三个idea供你选择;但问题是这都是我或者别人以前出过的内容”——在使用过AI之后,Valerie Madon得出这样的结论:AI并不能自己发想一个新创意,而只能做到大数据后的创意整合;在每个创意的背后,最能打动人心的那部分,依然是人类的头脑才能思考创造出来的。
“凌晨3点的电视收视率很高,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的妈妈要起来喂小孩,她此时此刻是孤独的,最需要一个人陪着,需要一些安慰”,Valerie举的这个例子,正是AI无法给到的洞察。搞清楚这一点,或许对行业内喧嚣的“AI占领广告”的担忧就会消失大半。
做一个好母亲,是她的首要任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告人就高枕无忧了。打不过就加入,更赤诚的拥抱变化,或许才是新的解题思路:拥抱AI带来的便利、拥抱媒体平台的花式玩法、拥抱市场风向和时代潮流、拥抱人群与年轻人对话。
广告人,在坚持什么?
“尽管已经花了20年在创意行业,我还是觉得有很多要学习、尝试的地方,”她说。
Valerie Madon这种对变化保持开放、做好“学习”、随时准备重新出发的态度,早已根植于她的成长基因中。
她相信,只有足够专业,保持自我学习,保持自身的稀缺性,才会没有人可以取代。“因为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所经历塑造了我们”,在快速变化的当下,融梗、搬运、复制的模式让人趋之若鹜,而原创却成了那条少有人走的路,但她想做那个尝试的人,“这很难,但只有和别人不同,才会有主动权,才不会被甲方压价、被对手取代”。
采访中,Valerie Madon多次提到自己对广告的热忱,对她而言,热爱是一切的源泉。一如托马斯•伯恩哈德所写的那样:“我仰面躺在世上,无需房屋,无需帐篷,那么自由,没有忧虑,我的生命值得这般时刻”,找寻到热爱所在,才会在广告的创作中找到乐趣。
这20年来,对Madon也是一个蓄力的过程、每个创意的闪光都来自热情的浇灌,也来自改了无数版后的自我革新和迭代,“乐在其中,才能克服种种现实阻力,获得灵感,写出充满创造力的提案。”
确实,真正的热爱,是看清了真相,仍能义无反顾的去爱。
多年前的亚太广告节上,偶然坐在MRM现任全球首席创意官Ronald Ng旁边
广告行业是一个有机会去伸手摘星和仰望星空的行业,但要在泥沼中挣扎,是生活的常态,也是广告行业的常态。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劝退了不少年轻人。Valerie举例说,“为什么电影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迷人的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电影不一定比广告行业能获得的报酬更高。只是因为他们在电影行业里看到了梦想、闪光的有魅力的东西。广告行业也是一样,我们应该用出色的作品去吸引人才,让年轻人看到行业的光环,获得薪水以外的价值感,他们才会愿意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世界上有许多很有趣的行业,但当一个行业能让人拥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空间,甚至改善他人生活、让世界变更好时,就会变得不同。
但无论如何,Valerie觉得,留下的人要不忘初心,已经进入的人也要努力往上走,一方面保持好奇,保持创意热情,大胆做梦,另一方面也要真正去关心广告主的生意,平衡内容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将创意更高的跟商业本质做关联。
或许正是这样的热忱和坚持,才使得Valerie Madon在带领客户去探索新的营销方法和价值的路上走了20多年,也让更多广告人在行业寒冬中依然做出一个个拍案叫绝的创意,更为广告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写在最后
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杰出女性,她似乎应该是强悍的、理性的、干练的。
但当注意力从履历、title转移到人,我们在和Valerie面对面对话时,却感受到了强烈的反差感:
语言差异带来的讲话慢条斯理;
非常感性,面对客户需求,会真心从客户角度出发给出建议,哪怕这个建议没那么赚钱;
从业二十多年,依旧像新人一样热情满满,保持学习。
但细想之下,这似乎正是一个纯粹的创意人应该有的样子:多元指向自由不设限、感性衍生人性共鸣、热情才能更积极的拥抱变化。
她的绘画作品:“当我画画时,我很快乐”
对人本身,她保持高度兴趣,这不仅表现在她最想做的,始终是让人真正有共鸣、能够改变他们处境的作品;也体现在她对广告主的理解上——商业与创意从来不是对立,这也是广告最本真的样子:刺激消费、贩卖商品。
采访尾声,她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27岁生下第一个儿子后,常常半夜12点才到家,如果那时他还没有睡,就把他放在腿上继续工作到两三点。很多人问她,值得吗?
她说,“根本没有想过值不值得,因为我在做的是热爱的事。”
热爱可抵岁月长,是她对年轻广告人的建议,或许更是她职业生涯的最好注脚。
• END •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