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超级菇菇亢乐:为什么我不要风口和融资,而是选择种蘑菇
发布时间:2025-07-24 11:38 浏览量:871
作者 | 星志
麓乐集团合伙人、Buff X 创始人亢乐,是一位昂扬、乐观的创业者,这在当下的消费行业里并不多见。
第一次和亢乐交流「超级菇菇」这个品牌是如何成功时,他用热情高昂的语调,SOLO 了半小时,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聊到 CPI,聊到出海。不了解前因后果的听众或许会觉得,他是某位芯片、AI,或汽车行业的创业者,但实际上,「超级菇菇」是一个种蘑菇的农业类项目。

和亢乐聊过后,你会感觉他是那种“找个机会,搞波大的”类型的创业者。这种感觉曾飘散在互联网、新消费上市钟声里,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人声鼎沸里,如今已难以寻觅。今天的消费创业潮流是小而美、闷头做事、小步快跑。
亢乐的职业经历,或许能解释他身上这股子乐观劲儿。2011 年,亢乐通过求职综艺《非你莫属》进入网易,2014 年成为网易最年轻的品牌总监;2018 年他跳槽到字节跳动,当部门负责人;2020 年,他拿到红杉等机构共 1.2 亿元,开始创业;现在,他的「超级菇菇」项目半年拿到数千万营收。
他的履历看上去一帆风顺,但每个节点做出正确选择并不容易。
他两次离开大厂的决定,都是在公司形势大好,锐不可当之际做出。创投最顶峰的 2022 年,亢乐预判到市场风险,放弃了刚刚起盘的 Buff X。当时距离亢乐拿到融资刚刚过去一年,他和投资人承受着内外部巨大压力,他说 2022 年是他的至暗时刻。
“高抛低就”“做容易且正确的事”,是亢乐在职场、创业过程中不断实践的一套理论,这也是今天很多品牌苦苦求索的事——大环境高度不确定,人群需求愈发分散且难以琢磨,如何找到那个“容易且正确的事”,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6 月 19 日,亢乐做客刀法轻分享第 90 期直播,结合「超级菇菇」这一项目,详细讲述了他这套选赛道、做决策的方法论,并复盘了过去五年创业的经验、教训。
以下是他的分享,希望能给坚持做品牌的刀友们一些帮助:

做再小的生意,也要先看懂世界
各位刀友们好,很开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从亏钱风口到出海逆袭,如何靠种蘑菇 6 个月营收数千万的。
我们是 2020 年开始创业,最早是做功能性食品,2021 年我们调整方向到出海,但最初不太顺利,最终我们靠「超级菇菇」这个品牌完成出海。
那具体做对了什么呢?我觉得是择时、择事。我觉得在今天创业,要明确两件事:
第一,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第二,这个时间点什么东西最重要?
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答案大家都听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不只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它意味着国内、海外经济都处在非常激进的变革期,这也会影响到消费者决策。
变革期什么最重要?选择,做对选择,找到容易且正确的事。平稳期选择是效率问题,变革期选择是生死问题。如果选错了路,越努力死得越快。
那么如何选择呢?其实越大的决策,第一性越简单。从第一性原理来看,如果以贸易、消费做为创业标的,它的第一性就是供给和需求;如果交易只和供需有关,价格指数 CPI 就是锚点。CPI 大于 3,需求大于供给,小于 3,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很多朋友会和我说:我们就卖个小东西而已,为什么要看 CPI 啊?还有朋友说:我们底子很好,为什么要关注 CPI?
给大家讲一个日本前首富堤义明的故事。堤义明是福布斯第一个榜单里的世界首富,他曾经买下了日本 1/ 6 的土地经营地产,财产高达 1650 亿美元。
堤义明是如何投资的呢?日本的一个朋友给我们分享说,堤义明鼎盛时期,上世纪 70 年代时候,他会让他的狗带着他逛,狗进哪家店,他就买下来,狗喜欢在哪里上厕所,他就买下那块地。
到了泡沫经济破裂的时候,当时 CPI 变成负的,堤义明还在持续抄底,最后生意一落千丈,本人也因为财务造假入狱。听说他出狱后资产只剩 20 多万人民币,住在网吧酒店里。想象一下,如果今天马斯克破产了,住在网咖里,那是多么震撼的景象。
日本从CPI大于3到小于3的巨变时刻,世界首富不及时调整选择,命运都会反转,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创业者?所以 CPI 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
那今天 CPI 告诉我们市场供给已经大于需求,我们该如何做选择呢?我总结大概有四种方法。
一是卷,卷到底。
二是出海,去 CPI 高的地方,我身边朋友经常调侃说,与其说是出海,不如说是逃荒。
三是极致创新。
下行期山寨风险其实大于创新。高 CPI 时候,假设一个同行做出一个很好的产品,可能这个月卖 10000 个,下个月卖 20000 个,这时候我们最安全的办法是推出类似产品抢占需求。但低 CPI 时候,可能这哥们这个月卖 10000 个,下个月只有 5000,这时候你只能做极致创新。
四是代表需求方,过去我们做品牌、做工厂,代表供应方,今天在国内做消费,更多要代表需求方。

四条里面如果能做到两条,生意的成功率就会高很多,今天超级菇菇能在海外比较健康地活着,就是做到了两点:一是去 CPI 高的地方,二是极致创新。

如何选好方向,做好判断?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我找到了一个高 CPI 的市场,我做什么项目呢?这个选择怎么做对?
我用了很长时间,从在平台做业务到自己创业,总结出一点经验:三全原则、双百逻辑。

三全第一全:全量信息。
在字节跳动工作时候我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拥有全量信息,就容易做出更好的判断,这个很好理解。
但光有全量信息还不够,还得做到“全受全归”,这是源自古人的一个概念,是说我们要放下我执,全权接受宇宙的能量、世界的信息,同时我们要以客观的心态把这些信息和把自己归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面。
用字节的话讲就是我们 EGO 要小,用古人的话讲就是要全受全归,保持客观,保持小 EGO。有人问我,那什么时候我们就无法接收信息了?很简单,就是当你的 EGO 大的时候,你就要停止接收信息了。
第三点,越是经济就不好,我们越要做到全力以赴。不要躺平,因为在上行期躺平会自动上行,但是下行期躺平最终会坠毁。
除了刚刚讲到的以外,还有什么是让我们能够判断自己做对了选择?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也是我个人在孵化新公司,判断业务是否值得做的一个逻辑,我们叫它“双百逻辑”:
1. 这家公司或者这个业务在第一个 100 天,能不能活下来?这意味着它到底有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
2. 另外一个点就是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那么正确?就是你要去判断另外一个 100,就是这个事情做 100 年之后,是不是还能存在?

拿超级菇菇来说,右下角这张图片是我们 Tob 的业务,这也是我们超级菇菇最核心的业务:把菇棚浓缩成智能柜,蘑菇棒放到里面,我们摁个开始键,三天之后它就会长成蘑菇。
为什么超级菇菇前 100 天能够活下来?
第一,它是真实的需求。农产品在人类之间的需求是无需讨论的。我们用创新的方式,让各地人能吃到性价比很高的新鲜菌菇,所以我们可以活下来。
第二,有稳定现金流,因为我们采用了打印机耗材模式。耗材模式大家都知道,打印机便宜,墨盒贵;拍立得相对便宜,相纸贵。
如果我们每一个蘑菇棒赚一块钱,那我们一万台柜,一个月就可以赚 800 万,前 100 天我们靠这个明确的打印机模型活了下来,是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
第三,有竞争壁垒。
事实上现在海内外有很多公司来模仿我们,但我们不是很担心,是因为我们人类对全要素的控制还没有到那么容易。我们做这个柜子真的很难,它是有壁垒的。
超级菇菇活过了前 100 天,而且活得很不错,看起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那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我们还要看它的 100 年。
有人问我,超级菇菇这个项目,它在 100 年以后会怎么样?
我告诉他两点,第一,今天的世界,有两个东西是重要的,一个叫粮食,一个叫能源。
超级菇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粮食的这个部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趋势的加重,超级菇菇只会越来越重要。
第二,超级菇菇今天做的事情,我们内部叫它分布式垂直农业,本质上是把菇棚浓缩成了这样的一个柜子。我们除了蘑菇以外,其实香菇除了蘑菇以外,我们其实草莓,包括各种各样的蔬菜、生菜我们都可以种。超级菇菇如果做到足够大,或许会取代一部分农田。
我们想象人类第一性,大家需要的是菜,不是买菜。农田——菜市场——消费者,这个模式看起来不够第一性,效率不高,不够新鲜,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讲也比较麻烦,超级菇菇这个模式,在未来看起来更第一性一点。所以它是一个完美符合双百逻辑的生意,是正确且容易的事情。

出海想成功,要有敬畏心,也要有同理心
刚刚讲了很多方法论,但是从“道”,或者心态上面,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聊过这么多人,做了这么多项目,我发现成功是不知所谓的,但失败是千篇一律的,与其去讨论如何成功,不如从失败汲取教训。所以关于出海,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失败,仅供参考。
我们在 2021 年 12 月份就决定要做农业,但我们事实上是在 24 年才完成了超级菇菇,这个中间的三年时间我们浪费在了哪里呢?修炼我们对农业这个行业的敬畏心。
我之前在网易、字节工作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互联网人。我认识如此多的大佬,我每天都在接受这么多的信息,我去做农业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是降维打击,我是跳伞打击,我是伞降打击。
但直到我做了农业之后,我才发现农业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最早我们基于芯片卡脖子的逻辑,觉得我们应该把蘑菇的菌株研究清楚,花了很多钱和时间,到第二年我们才发现这个根本不重要,真正的壁垒在柜子。
现在再回想起来, 2021 年底的时候,我跟同事们讲的是我们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蘑菇柜的设计,然后用半年的时间完成蘑菇柜的铺设。现在想起来非常可笑,如果你想做更正确的事情,或者说如果你想避免失误,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你要有敬畏心。
第二个点我想给大家讨论的是我们在服务经销商或者在链接经销商的时候,关于同理心的这个部分,直到今天超级咕咕有一个城市是做得很不好的,我们在这个城市还是没有做得非常的大,那就是上海。
一个反直觉的事情,上海是全球菌菇消耗密度最高的城市,而不是昆明,我们当时觉得我们最开始应该做的城市就是上海,因为上海人都在吃蘑菇。
我们当时想,蘑菇这么赚钱,经销商一定很好找,但后面我们发现不是这样,一个越成熟的市场,中间人和人千丝万缕的关联越复杂,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单纯以钱来推动,其实是一个很失败的策略。
为什么我们要用钱来做策略?因为我当时跟很多经销商的朋友聊的时候,产生了同情心。我们以前在互联网做项目,动不动就做毛利 50% 以上的事情,但是我们农业的朋友们,大家的毛利率很多人在 1.5%-3.5% 这样的一个空间。我产生了同情心,下意识地就觉得给大家更多的钱,就会产生更多的吸引力,后来发现并不是。
所以这个点我也给大家分享,就是我们如果从第一天起,如果能对我们的经销商有更多的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那我相信我们应该是可以拿到一个很好的一个上海的结果的。但是我们用了同情心,这个结果就不是很好。当我们做项目的时候用同理心,而不是用同情心。
第三关于出海,我强烈建议大家要有包容性。
直到今天,日本这个国家的市场我们依然没有搞定,我们最早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一个日本的一个经销商朋友,他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很遗憾没有完成跟他的合作,如果他在线上的话,很想给他说一声抱歉。
为什么没有跟他完成合作呢?因为我们日本这个经销商朋友回复我的信息和邮件真的是太慢了,我们给他发一个材料,他大概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回复我,这样我跟他坚持了三个月之后,我真的失去了耐心。我换了经销商,换了一个中国人,但到今天为止,超级菇菇依然没有进入到日本。
我们再回望起来,为什么在日本没有成功?因为我们没有包容性。我们在出海的时候,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国家的状态,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国家的工作、行为、习惯。
我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为什么日本这个经销商回复这么慢?因为我跟这个日本经销商画的饼太大了,我跟他讲未来我们会干掉农田,我们会把日本的整菌菇市场全部拿下来,我们会赚很多很多的钱。
我讲得越大,经销商越害怕,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背调,如果我们有包容性,那我相信我们可以完成得很好。如果你今天让我再去做日本,我可能会问他,是不是可以先放两台柜子在你们日本?你们可以试一下。
不要去谈钱,去谈感情,去建立一些信任的基础,我们不要以高高在上的这个状态告诉他我们赚钱要趁早,我们多倾听,少教育啊。最重要的是不要以我们个人的经验和喜好来榨取我们的经销商。要有包容性,这是我们出海最大的learning。

最后,感谢刀法,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可以度过这个时代,一起迎接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关注「刀法研究所」,了解消费最前沿的趋势,抢先一步掌握这个时代的隐藏款成长机会。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