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那个以“口红键盘”出圈的洛斐,现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5-10-17 10:20 浏览量:667
作者 | 一沈
提起「Lofree洛斐」,你会想到什么?
大概率是左侧这个火出圈的“口红键盘”。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2025 年的现在,洛斐在京东、小红书多个平台旗舰店销售 TOP1,是右侧这个带着极简主义味道的键盘。


刀法关注到洛斐,就是源于这样一种反差。
这个初代网红品牌,2019 年一炮而红,2020 年迅速销售额过亿[1],中间一度经历摸索,如今又在海外快速增长,年收入过亿 [2]。
而这背后,藏着用户结构的变化:从女性占比近 80% [3]到男女比例相当均衡[2]。
在情绪价值空前受到重视的当下,回顾洛斐的 0-1,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研究它的转变,对理解品牌、爆品和用户间的关系,又能带来新的思考。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
洛斐如何靠“美丽废物”,完成起盘?
人群和产品风格大转弯?洛斐变了?

买的不是键盘,而是“Me Space”
在洛斐的起盘中,有两款绕不开的爆品:
出圈:2017 年,圆点 DOT 键盘,颠覆了常见的方形设计。
爆红:2019 年,带有口红色号的圆点机械键盘。
这两款产品的共同点,是被戏称为“美丽废物”,比如当时很常见的吐槽之一就是圆形键盘打字容易误触。
于是,事情似乎变得有些难以理解:如果一个键盘,连它的基础功能——打字都做不好,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单?
当然不是,回头来看,我们觉得,消费者买的不只是键盘,更是带打字功能的桌面摆件,是 Me Space(个人空间)。
什么意思呢?一切回到人群和 JTBD(Jobs to be done,即消费者任务)。
洛斐的核心受众不是游戏玩家,也不是重度文字工作者,而是哄自己上班的女性白领:
上班嘛,让我眼睛享受很重要。
除了好看,一无是处,但是键盘,能打字不就行了。
不可以不上班,但可以让上班没那么痛苦。
这两年,在泥沙俱下的世界里,“Me Time”的概念开始流行,治愈、微醺……核心都是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时刻。
类比地,觉得上班难熬的白领们,在属于公共空间的大大办公室里,需要小小的“Me Space”。这个空间,是自己喜欢的、舒服的,可以释放压力和无聊,表达个性,这也是为什么桌面爆改和工位装修等流行。

在这样的人群和 JTBD 中,洛斐圆点键盘不仅能最大程度发挥在设计上的优势,缺点也会被弱化。
比如打字体验不佳。差距来自对比,洛斐是许多女性打工人“人生第一把付费键盘”,这之前用的更多是买电脑送的,或者笔记本自带键盘。而如果不是重度文字工作者,在手感方面的要求也并没有那么高。
再比如价格高。一句消费者的评价很有代表性:没有键盘,班都不想上了,贵点怎么了?
一方面,键盘是生产力工具。一方面,它又是哄自己开心的情绪小玩具。在宠自己这件事上,人们总是愿意花钱的,甚至价格越高,似乎越能彰显对自己好。
至此,我们理解了产品为何能“爆”。但少数爆品,无法支撑一个品牌。洛斐接下来很关键的一个做法,是梳理出了 2m² 的概念。
比如提出办公 2m²,以键盘为起点,推出鼠标、音箱、计算器等,以场景为轴,不受限于品类,之后还提出了 slogan:我的 2m²,和所有喜欢的在一起。
2m² 的提出,向内,容纳了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将之收拢为了产品规划思路。
对外,如前所述,用户想要的不是一款键盘,而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桌面,产品场景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也提高了连带率,而非不依赖单一爆品。
与洛斐密切合作的香蕉设计就在 2020 年回忆到,“接下来,Lofree 洛斐的套装就一套一套地出来了,营收也跟着上来了。”[3]

卖 1 万件产品,不如找到 1500 个喜欢我的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洛斐一帆风顺,但把时间再往前拨,创始人褚明华多年的失意就会浮现出来,“穷的时候连一瓶矿泉水都不舍得买”。
而在他的摸索中,有两条关键认知,很值得拿出来说说。
第一,想把产品做到一定高度,不可能以成本为导向[4]。
设计出身的他,转行做产品后,曾 5 年做了 40 多款产品,每年产值做到几千万,但没有获得任何满足感,还产生了质疑[5],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把成本拆得明明白白的 B 端来说,定价与渠道,比漂亮重要得多。设计和创新的价值不被认同,他憋屈又难受,觉得自己创造的产品像被扒光,没有任何附加值,找不到意义和价值。[6]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发现中国人做生意,就是爱省成本?[4]”,而欧洲人思路正好相反,产品本身漂亮,加个礼盒多卖 5 块钱,搭配一朵鲜花加价 8 块钱。
褚明华突然意识到,不该为了控制成本,而把自己在设计上的优势丢掉。但要怎么才能做到呢?答案是找到能欣赏你的人。
一个采购者能决定一万件产品的购买,如果我们只做 15% 的生意,只要 1500 个喜欢我的人来选我的产品,不是更好吗?[4]

做产品,卖的是物品,只有做品牌,卖的才是场景和感受,才能不让命运被少数渠道客户掌握。2013 年,洛斐成立。
第二,做品牌最核心的点,是与用户产生联系。
在洛斐之前,褚明华还做一个键盘鼠标品牌「贱驴」,他回忆,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品牌为什么做台灯、音箱、数据线等非常多产品。
拿了不少奖,但仅仅获得了设计上的荣誉,商业上、品牌上我是彻底失败的。[5]
所以创立洛斐时,他思考了 5 年,把 80% 的想法砍掉,为洛斐找到了 2㎡ 这个点,与用户价值建立连接。
在刀法提出的人群战略金字塔中,我们就提到,品牌共识和品牌价值非常重要,分别代表着用户因何而偏爱品牌、品牌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做品牌这件事,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孔雀开屏,而是情投意合。
顺着办公 2m² 的思路,之后洛斐又推出了美妆 2m²、户外 2m²,但成功却并没有复制。
比如在美妆 2m² 上,褚明华曾反思自己自大:不化妆,并不懂美妆用户的需求[6]。
我们认为,背后还有更多原因。
圆点键盘的成功,本质是领先用户和同行。在键盘这一领域中,女性的需求在当时是被忽略的,所以洛斐才会如一条鲶鱼。而当同行赶上,或者洛斐进入美妆等女性需求并没有被严重忽略的领域,领先就不再突出。
但有趣的是,洛斐这两年又一次找到了领先,还是在键盘领域——2024 年,洛斐出海的第二年,销售额实现了破亿。其中的关键产品,是小顺 Flow 系列。

小顺 Flow 系列所在的矮轴键盘,很久以来都是一个介于机械键盘和薄膜键盘之间的小众赛道,但洛斐把它的优势挖掘了出来:打字舒服、不累手。
再叠加上静音、极简等适配办公场景的卖点,以及与国内轴厂合作自研轴体,打造手感。从一个与口红键盘,完全不同的角度,洛斐重新打造了一款办公键盘。
如果说之前的口红键盘,是设计大于功能,小顺系列则将设计与功能做了更好融合。而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在办公场景下,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当然了,中间当然少不了“补课”。洛斐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键盘手感的部门,并推出“小翘”系列——一个更纯粹、更专注于打字体验的产品。从“技术相对落后,到奋起直追”,再到局部领先,褚明华回忆可能经历了一年半。[7]

分析师点评
事实上,在口红键盘走红、被贴上女性键盘的标签之前,洛斐的核心群体是各行各业的设计师。
这与创始人是高度相关的。褚明华 2015 年曾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工业设计师,我喜欢设计,我想做一辈子设计。[8]
而从设计师到女性白领,再到性别占比趋于平衡,洛斐一直在做的都是“设计”这件事。只是在不同阶段,最终与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碰撞上了的那个产品不同。
而洛斐的起起落落,告诉了我们一件事:不要害怕被人讨厌,要担心没人喜欢。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